够求助,并且也愿意尽自己所能给予她帮助的。”
李恪浑身一震,神色变化莫定。
该说的都说了,李承乾站起身来:“散了散了。一个话本子而已,我就是闲来无事消遣消遣,当故事看就行,不必太较真。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再不回去,宫门要上锁了。”
太子都亲自赶人了,谁还敢留,自是一一告辞。
李恪走在最末,犹豫许久,开口道:“大哥这话本子可借我瞧瞧吗?”
李承乾瞄了他一眼,无所谓般将话本丢过去:“给你。”
李恪抱着话本宛如抱着千斤重的石头般回到沉香殿,一页页翻看着。李承乾的话不断在他耳边回响。
府上这么多人,就没一个她可以相信,或者试着去相信的吗?总有一个是她能够求助,并且也愿意尽自己所能给予她帮助的吧。
有吗?李恪眸光闪烁不定。不,或许是有的。
如果说这宫里有谁是他最能去求助,而最能让他抛却所有顾忌去相信的人,唯有李承乾。
可李承乾会吗?他会相信自己的诚意,会帮他为阿娘筹谋,为那个孩子筹谋吗?
李恪紧紧攒着话本,将书角揉成皱巴巴一团。
沉思,犹豫,挣扎……
良久后,他站起身,将话本收入怀里,大步走出门,一路向前,经过数道宫墙,最终来到东宫,伫立许久,深呼吸鼓足勇气踏进去。
抬头便发现李承乾正站在廊下望着他,嘴角带着笑意,仿佛早知他要来,又仿佛等了他许久许久。
第141章
这一天, 李承乾遣走了所有内侍宫婢,与李恪说了什么,无人得知。于旁人而言, 这就是一次简单的兄弟相处, 与以往许多次相处并无不同。
这一天后,李承乾还是那个李承乾, 李恪还是那个李恪,彼此生活没有任何变化。
唯有李恪明白,这场剖心的会谈对他有多重要;唯有他知道, 这一天他的心情跌宕起伏,经历了多少高山峡谷,最后又峰回路转;唯有他清楚, 这夜他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宿。可哭过之后,他终于睡了这一年来唯一的一个安稳觉,没有惶恐不安,没有忐忑惊惧。
时光瞬逝, 转眼半月过去。
二月,草长莺飞, 杨柳醉春。
朝廷出了两件喜事。其一,圣人指婚襄城公主与太原王氏嫡支王八郎。其二,昭应县明府层层上报,说是在骊山发现一快天降瑞石,上书二十三字:太平天子李世民, 受命于天,造福于民,大唐国祚,盛世永昌。
前一件喜事波澜不惊, 毕竟这点在世家小郎君小娘子们齐上京之时就有许多人猜到了,并不意外。只是心里难免会嘀咕一二,世家怕是更想要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