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该是太子人生途上的领路人。可他们做到领路了吗?】
女子一声低不可闻的轻嗤。
【他们关注着太子,观察着太子,防止太子做出一切不符合身份的事,杜绝太子所有可能走歪的行为。他们以此为目标,兢兢业业,劝谏不息,规劝不止。
李承乾稍有不慎,他们便激情高昂,血脉偾张。盖个房子说奢华,与宦官玩乐说是秦二世。秦二世之比何其严重,但他们张口就来,全然没想过这样的评价对于李承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受到怎样的伤害。
好,如果这些尚且能说李承乾确实盖了房子算得上“大兴土木”,与宦官玩乐算得上“荒诞丧志”,那么私下劝导也好,苦口婆心也罢,都还能说是为李承乾好。但他们直接训诫,甚至当着东宫众多奴仆的面算什么?这种做法将储君的脸面置于何地?
太子乳母劝说太子年纪已长,不宜如此当面痛加指责,孔颖达便表示我“死无所恨”,结果就是“谏诤逾切,承乾不能纳”。
呵,呵呵。真的是小刀揦屁股,开眼了。】
女子深吸一口气,舒缓了下情绪。
【就问这种老师,这种臣子,谁受得了。偏偏李世民不觉得有问题,反而给予嘉奖。但凡有人指出太子的错处,他就觉得:啊,这是在时时刻刻敦促太子啊,你干得对。
艹!我真的想爆粗口了。我知道我国自古以来父母大多崇尚打击教育,也就是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
可如果李世民对谁都这样,或许李承乾还能自我安慰,自家阿耶就是如此。可他不是!
李世民在养儿子方面就是个妥妥的双标!
李承乾受了委屈,他说你们劝谏得对。可轮到李泰,别人随便打个小报告说有人对李泰不敬,他就气冲冲把朝中重臣都叫过来严词质问给李泰撑腰,其中甚至包括房玄龄与魏征。
李泰要什么他给什么,还让其修魏王池与魏王堤,用以见证他们的父子之情。年岁到了也不让他就藩,强硬留在身边。其他逾制之事更是不胜枚举。
譬如他经常赏赐东西给李泰,赏赐的多了,甚至李泰所得所用都超过了东宫分例,他想的办法不是纠正错误,而是直接下令让李承乾不必遵循太子分例。
我要是李承乾,我给你个眼神你自己体会好吗!】
众人:……
李世民再次下意识去看李承乾,李承乾是真的给了他一个眼神让他自己体会。而李泰微微蹙眉,眸中探究不定,疑惑不解。
李治李蕴宁低头深思,李怀安一双眼珠子骨碌碌转动,目光在李世民李承乾李泰之间扫来扫去,极不安分。
【如果只是这些还罢了,我觉得最关键在于李承乾的足疾。足疾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