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玄奇手握拳头,脸上露出嘲讽的神色。
这些书生不是自命不凡吗?家庭富裕从小读书,自以为饱读诗书,自认为读书天下第一,看不起他这个吃不饱饭的穷人。
呵呵,那他偏要考一个好成绩,在他们最骄傲的读书领域,以不可阻挡的姿态,将他们狠狠踩在脚下!
有时候沉默不是懦弱,只是为了更好的反击罢了。
……
接下来。
赵玄奇开启了全新的书院生活。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不用顶着太阳在田地上辛苦耕作,只需要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便是。
他不管不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任何杂七杂八的事情都无法把他从书海中唤醒。
面对书院学生的嫌弃,他置若罔闻,吃着最简单的食物,穿着补补缝缝的裤子,已经被洗得发白的衣裳,带着最简陋便宜的纸笔,认真读书,态度端正。
平时有课的话就去夫子那边上课。
这个夫子名叫周夫子,正是评价赵玄奇“朽木不可雕”的那位夫子,书院里面先生很多,赵玄奇的老师就是周夫子,一切都被这位夫子管教。
周夫子是一位刻板严苛的夫子,讲课枯燥,为人板正,不苟言笑,很多同学听得昏昏欲睡,赵玄奇却听得有滋有味,将各种重点全部记在脑海里。
如果没课,那就去书院的书阁里面,翻阅各种书籍,沉浸在书籍当中,吸取知识。
平常那些学子都会趁着没课出去放松一阵子,什么“春宵帐暖美人怀”又或者“把酒言欢书生气”,赵玄奇从不出去鬼混,他也没有多余的钱财出去鬼混,书阁就是他的第二个家。
不得不说,石溪书院还是比较人性化,充满着书香气息,最初这里不叫做书院,而是叫做私塾,私塾是一位大儒创造。
这位大儒见家乡贫困,没有圣人书香,不通教化,于是在老年时候为了回馈家乡,选择落叶归根,在这里教书育人。
后来大儒弟子不断变多,名声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人逐渐汇聚这里,也才逐渐形成书院这个规模。
所以,石溪书院背景高,书阁里面有很多珍贵书籍,价值不菲,很多都是科考需要用到的,当然,书籍只许在里面翻阅,不能带离书阁。
只要把这里的书读透彻,理解明白,那么考上一个童生还有秀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举人还有进士,需要的珍贵书籍太多,那就不是石溪书院这个小书院能够包揽的了,很多书都只被大家族珍藏……
沉浸在书阁里面,赵玄奇浏览百书,在书架中找到一本不错的书籍,这是一位举人留下的自传。
这位举人是石溪书院出身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