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第112章 君臣奏对

第112章 君臣奏对(2 / 3)

萨尔浒一战大明败的不冤,连思想都没有统一,你一言我一语,遇到实际问题就推诿拖沓,遇到务虚问题就张牙舞爪,这一战不败都天理难容,只是这一败,令无数健儿战死沙场,令无数百姓命丧黄泉……

同一时期下的建虏,内部同样有分歧和矛盾,甚至也比较尖锐,可是当外部出现威胁时,建虏上下皆能紧密围绕奴酋努尔哈赤而动,这是大明比不了的。

“陛下英明。”

王在晋神情动容,顺势就跪倒在地上,向朱由校行跪拜之礼,“依臣之愚见,辽事不仅在外,更在内,想要镇压建虏叛乱,就必须要?力同心,整军备武,整饬各处,唯有这般方能镇压叛乱。”

“卿家请起。”

朱由校站起身,朝王在晋走去,弯腰搀扶起王在晋,“朝堂上的事情,有朕在,哪怕秩序混乱,朕也有信心把控好。

辽前有熊卿在,朕也安心。

唯独蓟辽总督这个位置,朕不放心啊,尽管文球做的很稳,可进取心太差,太多问题没有解决。

像卿家呈递的密奏,言明各处卫所糜烂,诸镇武备松弛,朕知晓这些后,可谓是寝食难安啊,如若建虏绕开辽前,不求在辽地与朝廷交战,而取道蒙古,甚至说服蒙古各部,闪击京畿,那到时朝廷必危啊!!”

王在晋脸色微变,一时不知该讲些什么。

王在晋是了解军务的,是清楚这种可能真要出现,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可万一呢?

大明的江山社稷,岂能用万一来报以侥幸?

“朕这里有份名单,朕希望他们能出任诸兵备道。”

在王在晋惊疑之际,朱由校转身朝御案走去,拿出一份名单,“先把诸兵备道梳理清楚,再设法整顿卫所,甚至必要时可裁撤部分卫所,确保对辽输送的绝对安稳,而待辽地那一战真打起来,朝廷能取得终胜,则可携辽前大胜之威,再谋整顿蓟密永诸镇边军要务,其中利害,卿家能明白朕心吗?”

王在晋神情有些复杂,似天子所讲的这些,他要真的去逐一落实,那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原因很简单,此举无疑会动很多人的利益,这一刻王在晋有些踌躇,更夹杂着犹豫,本身事情就难做,说梳理诸兵备道,那卫所安稳,边镇安稳,是不是也要兼顾到?可在拖欠军饷的前提下,各处士气不振,军心不稳,如何能确保他们的安稳呢?

这就是大明最难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说动了某处,其他就没有任何反应,坐看变动产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啊。”

朱由校感慨道:“如果人人都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