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页(2 / 2)

十几岁的时候才在出国做交换生的时候,对一起上金融数学课的米勒同学一见钟情。 当然,那个时候米勒同学在课堂上做的是助教,而柯女士是在台下听他讲课的学生。 喜欢一个人真的很简单。 柯女士觉得自己大概是被米勒身上的那一股子天才气给打动的,再加上对方正常交往的家教极好。她这种不动心则已,一动心就是要命的“老石头”,很自然地就喜欢上了对方,然后还找了个很不错的机会表白。 米勒同学当时手里拿着他们这些学生的成绩单,他有很多的女孩子喜欢,但在学校里一贯流传的他的择偶标准是:在数学上的成绩只要能够超过他一次,他就会考虑跟那个人交往,只考虑自然异性。 据说这个条件还是因为在米勒刚刚来这所学校就读的时候,被人给纠缠得烦不胜烦,一怒之下在拒绝追求者的时候说出来的。 年轻的柯女士:这道题我会,这个我可以。 她当年拿出了高考的劲头,硬生生地让自己在米勒唯一失误的那一门常微分法上拿到了比对方当年高了一个加号的等级——当然,后来据知情人士透露,大概还是因为柯女士想要谈恋爱的精神感天动地,教那一门课的教授刚好看热闹不嫌事大,为了米勒的终身着想,老头子专门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给了柯女士一个a+。 要知道,那门课历年的最高成绩也就是a,教授本来还说自己的a+要留给传说中“被上帝吻过的小天使”的。 在柯女士单方面的努力下,她最终还是成功地追到了米勒,成为了整所学术氛围浓郁的学校里,最传奇的恋爱传说。 后来,她甚至还变成了女生看上某个男生,但是男生很难追的时候,必拜的“神迹”。以至于发展到很多年以后,柯女士回去参加了一次校庆,发现自己变成了学校里祈祷过常微分跟恋爱好运的“女神”。 但是柯女士的恋爱在学校里不顺利,在家里也不顺利,她不仅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支持,还因为要跟米勒在一起而差点跟家里吵翻了。 【我现在想起来,虽然并不因为爱过一个不爱我的人而后悔,但是对于我的父母,也就是你的外公外婆,还是非常的抱歉的。】 【其实,我当时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不是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