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作案频次上比较克制,在被害人的选择上动了脑筋,作案过程谨慎、有耐心,出手果断,抛尸地选择完美,这都说明其比较有头脑。 学历可能不会太低。 所以,小学和初中文化可以排除了。 其次是紧急联系人。 凶手性格偏激,嫉恶如仇,可能在幼小时被欺负过,或者父母无能,或者父母缺失凶手也可能是正常家庭出身,但既然是筛选,当然要选最可能发生犯罪的家庭背景。 那么,紧急联系人一栏留父母亲的就可以排除了。 再结合一下其他刑警摸排到的状况,谢箐圈定了七个名字。 她拿来铅笔,在每个名字下画上一道横线。 黎可立刻凑了过来,诶,你选的和我选的有重合和及格的也有,但我俩共同的你却没有了。 李骥也道:你是怎么选的? 谢箐四下看看,三个负责黄琦案的老刑警也在,便嘘了一声,我瞎琢磨的,你们怎么选的? 黎可和李骥对视一眼。 黎可道:结合家庭情况,其他司机的描述,我们还在交警队看到司机的一寸照片了,虽然不大好,但的确有以貌取人的意思。 李骥点点头,谁都可能是犯人,谁都可能不是犯人,线索不足,我们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黎可问:你呢,你是怎么选的? 谢箐有些犹豫,她在选择时掺杂了少量心理侧写的成分,并不十分科学,也不算十分严谨,不一定对,搞不好还会引出无数争辩。 她说道:我胡乱选的,不说也罢。 李骥疑道:你看了这么久,总不是点兵点将吧。 不出去排查,点什么兵,点什么将呢。黄振义进了办公室,一脸严肃,一晃儿一个星期又过去了,连个重点怀疑对象都没有,你们几个还好搁这儿意思点兵点将? 几个老刑警夹上手包,灰溜溜出去了。 黎可胀红了脸,辩解道:黄大队,我们刚从交警队回来,正在研究怎么缩小目标。 哦。黄大队脸上重新有了笑模样,原来如此,年轻人知道动脑子是好事。怎么样,研究出来了吗? 谢箐:这脸变得可够快的哈。 第10章 走访 李骥看向谢箐,谢箐抬了抬下巴,暗示他自己说。 黎可直肠直肚地开了口,大队长,我们三个搞出三份名单,但依据都不怎么可靠。 黄大队道:好,都说说,我也学习学习。 黎可把a4纸拿在手里,指着一个标着两颗星的名字,此人经常在望江小区一带蹲活,偶尔也去青江公园一带,35岁,年纪符合连环杀人案的凶手特征,有几个司机说,此人脾气差,点火就着。我觉得他不一定杀人,但可以重点问一问。 黄振义抹了把下巴,很好,李骥你怎么说。 李骥参加工作一年多,比黎可圆滑多了,大队长,我就根据杜哥、刘哥他们的分析选了几个我觉得可疑的。黎可选的这个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