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而整个大清的变化已经叫许多人目不暇接,如今八旗全面扩大, 一开始的时候不过就是各路官员, 之后甚至连同有功名的人也被纳入到了八旗之中。而功名这种东西, 其实是很好操作的。虽说大清对于科举舞弊的处罚程度堪称是历朝之最,但是, 有的渠道并没有封锁,比如说,花上一笔钱, 就能捐一个官, 再不济,也能捐一个监生。像是如今朝堂上已经贵为总督的李卫,最初的时候就是捐官上来的。雍正也颇有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李卫若说学问,那绝对是一般, 也就是能认识一些常用字,但是这人善于交际, 长袖善舞,很能够协调各个阶层的关系, 因此, 尽管他说话很多时候甚至显得有些粗俗,但是,雍正就是非常欣赏他,不过是几年时间,他就升到了那些正统的科举上来的官员只能仰望的位置。 总之,地主, 商人,开明的知识分子想要入旗,变成了一种非常容易的事情,甚至到了下面,地方上的官府为了敛财,还会出售一些入旗名额,一些还算是殷实的人家为了家里的孩子前程,便会想办法买一个名额,再往后,估计也就是那些赤贫或者是犯过罪的人一时半会儿没法入旗了。 当八旗扩大到了这个份上,旗人的特权自然也就没了,横竖原本那些旗人都有海贸的份子,日子过得也不错,还有一句话叫做衣食足而知礼仪,仓廪足而知荣辱,如今大家手里都有钱了,日子也都过得下去,谁也不会想不开硬要没事找事,给自己增加什么优越感。 总之,如今民族矛盾是减少了许多,大家也不讲什么满汉回蒙了,虽说当官入仕依旧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但是资本主义萌芽之后,大家热衷的都是办厂,开矿,还有海外的各种事情。 之前从西洋来的传教士比起后来来大清的人更能够知道大清的变化,这个原本封闭的国家一下子焕发了无比的生机,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更像是他们的先辈在笔记上说的那个美好的国家了。事实上,他们当年来到大清的时候,是有点失望的,很多地方看起来,都不像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有的传统还比较野蛮,当然,生产力还是比较先进的。总体来说,大清就是一个保守封闭的大国,市场很大,人口很多,但是,他们对外面似乎就没什么兴趣,固守着天地祖宗的那一套,给传教士传教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以前的时候,这些西洋传教士还能在宫廷里头做做老师什么的,如今,他们的价值就只剩下作为宫廷画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