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页(2 / 2)

吗?你那些小说里就没教你人情世故吗? 陈颂说的道理他当然懂,甚至于陈颂可能也知道他懂,可有些话说和不说能一样吗? 正如张秋浦之前对陈颂说的那样,史院长在学术上是走到头了,天分也早就到了极限,他也不指望还能有什么了不得的成就,早就把自己的事业重心转移到了行政上。 但既然还在大学工作,和学术圈脱不开关系,为了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史院长向来很愿意去结交那些有影响力的学者,也愿意降低身价去捧着对方。他自己也是搞学术出身的,自然了解这些人的脾气,最是清高孤高,捧着点不会有错。 至于陈颂虽然还只是一个本科都还没毕业的大学生,但他可是唐院士的准学生,还得到崔院士和王院士的看重,自己也参与了小行星防御系统这样的国家重点项目,如果史院长真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本科生,那才是真的脑子有问题。 不过看着一脸懵逼的张秋浦,史院长摇摇头,也懒得和他掰扯,只能说他们两个人到底是不一样啊,这个师弟虽然不通人情世故,但科研天赋可比他高多了。 有这样的科研天赋,还有背后的师门,张秋浦只要不是那种惹人厌的性格,其实也根本不需要懂什么人情世故。 想到这里,史院长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有些羡慕他们这样的天才。 曾几何时,史院长也是个天才,否则也无法成为张秋浦的同门师兄,只是越到高处,他就越明白天才之间也是有等级的,他这种普通的天才,在科研的路上走不远,要么成为籍籍无名的普通研究员,要么就像史院长这样走行政路线。 史院长到底是不甘心籍籍无名的,所以他从史教授变成了史院长,从知名重点大学到了现在的明乐大学。 处理完所有琐事之后,陈颂和童一淮就基本不出门了,陈颂在家一边准备答辩,一边继续整理曾祖父的手稿。 其实这份手稿这两年陈颂一直用业余时间在研究,已经整理并推演完了曾祖父没有推演完的部分。 这并不是因为陈颂的能力比曾祖父强多少,主要是因为这些年数学也有许多发展,多了许多但年没有数学工具可以使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