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0页(1 / 2)

娘子,咱们现在可以走了吗? 我让你们办的事情已经做了吗?余颖说。 做了,奴婢按娘子的吩咐说的,绝对没有在话语中露出来对侯府的不敬。唐嬷嬷说。 看着这位姑奶奶,唐嬷嬷十分恭敬。 即使她不怎么明白为什么那么做,但还是按着姑奶奶的吩咐去做。 这位可是很会算计人心。 已经让人传出,长安侯府的人慢待自家外孙。 这个过程,并没有夸大,也没有隐瞒。 说起来,哥儿姐儿真的是遭罪了。 要是按长安侯府的打算,只怕到了侯府,两个人就是不大病一场,也会是身体变虚。 就是现在,两个孩子也是好不容易养得好点的。 只是,以前调养的功夫都白费了。 都要从头再来。 这一点,郎中们都是可以作证。 余颖微微一笑,看着唐嬷嬷说:你一定奇怪,为什么不夸大点? 唐嬷嬷点点头,说:是啊,按说咱们夸大点,没有错。 不必,不管怎么样,郎中咱们不必收买,有药方为证,一收买,反而透着咱们心虚。 唐嬷嬷,整个小镇的人应该是有不少喜欢八卦的。在传播八卦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添油加醋,根本不需要咱们去夸大,自然有人已经夸大。 那么咱们干嘛要去搞什么收买和夸大? 让那些能知道真相的人,反而讨厌咱们作假,那是多此一举。 余颖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口。 人们都是同情弱者。 这时候示弱,显示温和善良,远比留下一个咄咄逼人的印象好。 在定位上,还是让长安侯府去当恃强凌弱的一方。 效果是很明显的。 只怕长安侯府,在这里人心里,已经是被定位成有权有势的黑心人家。 这也不怪老百姓想象力丰富。 在老百姓心里,长安侯府干出的事情,的确是很不对劲。 在人们的心里,更多是在意孩子的情况。 偏偏长安侯府的人做事时,太过马虎,竟然一点也不在意孩子的情况。 据郎中们说,孩子这几天就没有吃些什么东西,身体很虚。 要是这样下去,绝对是...... 话说到这里,郎中就没有再说下去。 这比说了更加引人思考。 怎么看,都感觉这情况绝对是不对劲。 而这个时代里,传宗接代就是最最最重要的事情。 不少人都会想:长安侯府的奴仆,只怕是故意不给孩子请什么郎中看看。 说什么想着,到了京城再去请名医治病。 切! 只怕就是孩子到了侯府,也没有啥好下场的。 虽然小门小户的人,并不一定懂得什么合纵连横,什么阴谋阳谋的。 但有些争斗还是有的。 他们心里也是有一杆秤的。 比如说,牵扯到了钱财,就曾经有过外家就上门讨要去世女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