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风水帝师> 第129页

第129页(2 / 2)

兑现,一斤黄金只能换回两枚“一刀平五千”的铜制错刀。 短短几年中,华夏民间千百年积累起来的数百吨黄金,便这样被强掠到王莽皇宫内储藏。 私有财产得不到法律保护,民间财富积累的通道被阻断,社会动乱由此而生,各路义军直逼长安。 在这时的未央宫内,储存一万斤一匮的黄金还有60匮,另外四个地方各有数匮,合计约70万斤,折合170吨黄金。 几天后,未央宫被大火焚烧坍塌,王莽黄金去向不明。 后世寻宝者认为,如果王莽库存的黄金被杀入皇宫的长安市民和义军瓜分了,散落在民间的黄金不久仍会在市面流通。 但是,自东汉之始,黄金突然退出流通,黄金不但民间罕见,朝廷用黄金赏赐也几乎绝迹,对此,两千年来华夏学者不断在究其原因。 有人说黄金用在塑造佛像金身,有人说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有人说因贸易逆差而被与华夏通商的西域客商换走了,还有人说富人及其掠夺者害怕战乱纷纷将黄金窖藏,更有人引用“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定律来说明人们收藏黄金,而使用品质低劣的铜钱。 但凡此种种渐进生成的因素,均不能解释大批黄金突然整体消失,并不再复出的历史事实,纵观历代记载,只有宋代豪苏轼才似乎觉察到事情的真相,故在仇池笔记卷下写道:“王莽败时,宝货神不可知,复归山泽”。 由此,后世一些宝藏研究者分析认为,王莽黄金应该是在战乱之际,经皇城水道水运转移,路线为溯渭河西上,而后进入秦岭北麓峡谷,具体隐藏地点大致在楼观台附近田峪至仙游寺的黑水峪一带,但此番说法亦未得到证实,王莽宝藏至今依然是一个千古之谜。 而此地,就应该是秦岭之地了。 这些都是件盒上所记载的。 同样的,件中记载更多的是自陈家先祖六百年前得到这羊皮卷之后,所挖掘宝藏的数次记载。 陈家能够在六百年前,得到这羊皮卷很显然,六百年前的陈家,也算是有权有势之人。 起码多少有点能耐。 但这六百年以来,陈家一共挖掘了八次,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 一个明知道藏宝的地点,以一个传承近千年的家族,历时六百年,挖掘八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