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利考取了科举,但因为他们的出身,往往遭到排挤。 文人就是那么清高,他们连勋贵出身的都看不上,书里宁国府的贾敬就曾考中过进士,可他现在却辞官做了道士,这其中就要这方面的缘故,一再的排挤让他融不进文官当中,而武勋又因为他读书人的身份格格不入。 最终贾敬在官场一事无成,挣扎几年后,辞官回家做了道士。 有荣国公宁国公撑腰的贾敬尚且如此,商贾出身只会更加艰难,所以很多商人,尤其是大商人,都会对皇帝的嘉奖趋之若鹜。 如果被皇帝亲自称赞为积善之家,族里的子弟好歹不会受到排挤,无论是官场还是商场,在百姓中的名声也会更好一点。 这已经足够。桑度点点头。 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出一番预测,明白可能有的好处和坏处。 权衡了利弊之后,认为桑家任何结果都可以接受,他们才立即行动的。 我们那一辈,独你父亲学问最好,也不负众望做到了四品官,在他的帮助下,有几个族兄弟也混上了一官半职。只可惜你父亲遇到了意外,以至于没了性命,甚至还连累了瑾儿。听你父亲说,瑾儿的学问也很好,下一届很有可能中进士的。桑度说着眼里流露出惋惜和心痛。 桑语转过头,做出悲伤的姿态,随即匆匆转移话题,听度叔的意思,我这一辈族里有不错的后生。 没错,桑度露出笑意,有三个小子学问都不错,一个已经考中了举人,明年会进京会考,另外两个学问也非常扎实,考中举人不成问题,进士的话,只需要再打磨两年。最主要的是,他们都还年轻,最大的也才二十六。 确实不错。桑语点头。 这也难怪族长愿意听她的建议,冒这一次险,原来是为了他们铺路。 这三人发展得好,对桑语也有好处,于是她真心建议,要是族兄们来京了,让他们来县主府,别的我兴许没办法,但一个安静的待考场所,还是可以提供的。 那我就代那些小子们,谢谢他们族妹的好意。桑度笑道。 都是同族的人,相互照应是应该的。桑语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