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1 / 2)

族长会说服他们的,度老爷还留在这里,就说明他们确信这事一定能成,不然早就回姑苏了。兰芳道。 这是真的,重阳节这么大的节日他们都没赶回去,就是确信这事能成,这才留下的。 说曹操曹操到,桑语这边刚念叨完,外面就传来脚步声,是兰秋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封信。 县主,是姑苏老家那边的来信。 桑语结果,拆开一看,信里问候了她的近况,并对她帮助族里获得圣旨敕封表达感激,最后说到了过继的事。 七房诚哥儿大伯答应了把两个孩子过继,不过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桑庐留下的家产要封存,留给以后过继回去的孩子。 这都是小事,那点子家产桑语不放在眼里,但既然人家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自己不觊觎过世兄弟的家产,她也不会说什么。 拿着信,桑语穿戴好外出的衣物,去前院找桑度等人,商量着怎么举办这个过继仪式。 族里那边其实已经办好了,诚哥儿和谚哥儿的名字已经写在了桑疾和桑李氏名下。 但桑语这边,因为她朝廷敕封的县主,还得上报一下,然后取一个吉日,正式举办仪式。 桑度是个文化人,文化人的通病,喜欢诗情画意,喜欢登山和参加诗会。 桑度闲在没事,也经常出门,越是下雨天越喜欢,桑语找过去的时候,他并不在。 询问了下人,知道他是约了友人喝茶,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于是桑语去了两小家伙上课的书房,透过半阖的窗子,看到范先生正教导他们运笔,画一朵简单的花。 范先生是正统的文人,琴棋书画都很不错,而且在他看来,这些陶冶情操的东西,某些方面来说,比经史子集更重要。 读书科举要深研四书五经和八股策论,但一个劲地只看重结果,而不是培养心性,那也不是文人修养。 桑语对此不发表意见,她一个现代人,应试教育长大的,也曾羡慕别人的精英教育,但那不是家里没条件嘛。 现在这条件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没有,两个孩子真的要出息,还得他们自己考中科举,不然也就一普通读书人。 但实际上,桑语对他们并没有寄予多大的期望,他们考中了是为了自己,考不中也是他们的人生。 桑语已经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努力,多了两个考中的弟弟,那也不过是添砖加瓦,不决定本质。 所以桑语让两个孩子自己选,他们要愿意,就多学一点,要是不愿意,那了解基础后,也可以放到一边。 不过可能真的是文化氛围熏陶的结果,这两孩子都学得很认真。 桑语看了一眼,就悄悄离开了,回到之前的花厅,正好桑度也回来了。 听说姑苏来信后,桑度立刻猜到了结果,答道,我日前去了郊外的白马寺,询问了里面的高僧,大师说立冬是个好日子,宜祭祀,过继,进酒。 好,我这就让人去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