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桑语教毛晓晓绘画,是教的国画,刺绣到了后面就是艺术品了,国画的写意是她需要的境界。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永远也成不了大师。 桑语看了周萌萌一眼,拿起毛笔,让她随意涂鸦。 周萌萌眼珠子一转,照着刚刚毛晓晓画的,依葫芦画瓢,也画了一遍,由于年纪小,又没有握过毛笔,所以线条有点不稳,但总体却是神似的。 桑语惊奇,这个周萌萌身上有着一股子灵气,是二花和毛晓晓都比不上的,倒也适合学国画,但她身上的娇气更重。 学国画也不是什么轻松的活,没有日复一日的练习,是不可能学好的。 桑语丑话放在前面,萌萌确实有天赋,但她很娇气,如果不改掉这个习惯,也就只能学个皮毛,你不要报太大希望。 柳知青眼前一亮,当然,只要桑知青您愿意教就好,谢谢了。 她放下一篮子拜师礼就离开了。 周家准备的拜师礼是最丰盛的,有肉有鱼,鸡蛋和糕点,还有一瓶麦乳精。 桑语没说什么,收下了,然后从房间,实际上是从空间里拿出适合小孩子的笔墨纸砚。 教导周萌萌需要不同的方法,她娇气,乖巧中透着绝不妥协的倔强,要让她学习,就得提起她的兴趣。 当着她的面,桑语用毛笔画了一幅人物肖像,正是周萌萌自己,栩栩如生,机灵可爱,歪着头的模样和周萌萌像了个十足十。 周萌萌一下子就怔住了,双眼亮晶晶的盯着画,手里的小毛笔无意识的模仿着。 桑语没管她,先让她感受感受,等她自己想学了,就会主动过来询问的。 被疼爱的孩子,少了一层顾忌。 相比之下,最后一位小姑娘就显得畏缩,这是村里的孤女,七岁,原先一直是村里养着。 她刚出生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抛下她改嫁,她就和奶奶相依为命。 可四年前,她的奶奶也死了,之后他就在周支书家,毛会计家,两个大队长和春花婶子家轮流住,口粮是公家出。 周支书把她送过来,也是想着她是个孤女,无依无靠,如果学门手艺,以后也能养活自己。 并且周支书还打算自己出拜师礼,被桑语推辞了。 考察过后,发现这个叫周红的小姑娘性格极为沉默,却也极坚韧。 小小年纪就能把所有的家务都包了,她本是来学手艺的,结果一来就抢着帮桑语打扫。 一开始桑语没让,她非常不安,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 大概寄人篱下的孩子就是这样,希望通过劳动让别人不要嫌弃自己。 桑语没办法,只好让她做,渐渐地,她都快成为桑语的小保姆了。 桑语有一种负罪感,好像自己在雇佣童工,可这个小家伙在有事做后,却肉眼可见的放松下来。 学习的时候也会和小姐妹们说一两句话。 桑语没学过儿童心理,见她如此可以安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