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炮火1906> 第四百二十章 留下来吧

第四百二十章 留下来吧(3 / 5)

度来说,这似乎不合理,因为它没把行政和立法彻底分开。但恰恰因此,它可以保证及时把庸才换下来,也可以保证深得人心的行政首脑长期执政,不像美国那样,总统到了第三年就得考虑饭碗问题。

内阁制最大的毛病,还是它和国会的矛盾可能导致国家瘫痪。这种制度的运作前提,是要有一个能够控制国会的政党或多党联合体。

内阁是国会多数党选举出来或同意任命的。如果国会中没有多数党,那便只好几个党联合起来,形成联合政府。如果无法建立联合政府,谁也无法获得国会多数,则只好由首相宣布解散国会,重新大选,指望选出个多数党来。在大选完成之前的内阁称为看守内阁,因为缺乏民意依托,自然人微言轻,什么事也无法干,完全是一种畸形内阁。

由此产生了一种潜在危险:如果国内无数小党林立,彼此分歧又很大,这就会造成不管怎么选都无法选出个多数党来的尴尬局面,于是国家便陷入政治危机。

内阁制健康运行的前提,在李安生看来,还是两党制,故而,在小心谨慎的在谋求总统制的同时,李安生正在谋求两党制。

他千里迢迢的赶来制止黄兴与宋教仁,正是想要留住一点希望,国民党毕竟还是个大党派,之前的失败,只是孙中山等一干左倾分子的失败,而不是全盘的失败。

争论持续了数天的时间,期间,在黄兴的极力要求下,李安生陪同黄兴与宋教仁参观了中华钢铁公司以及江南造船厂等大型企业。

程德全也从南京赶来会晤,也希望能够留住黄兴与宋教仁。

吴禄贞接连拍了多份电报给宋教仁,好言相劝。

宋教仁当年将吴禄贞视为挚友,但是吴禄贞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支持李安生,让他黯然神伤。

但是这几年看来,吴禄贞当初的选择还是极为正确的,至少让中国避免了多起内战。

吴禄贞曾经被认为是能够与袁世凯正面抗衡的人物,正是吴禄贞的力挺,李安生才得以强势崛起,整合了大量的资源,成为当之无愧的实权派。

黄兴的意思,是相信李安生的人品,暂时合作一把,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安生邀请两人在上海在呆上一段时间,参观完世界博览会再决定去留。

世界博览会上届是1908年举办的,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这一届放在了上海举行。

已经有陆陆续续的工厂企业以及参展商们开始集中到上海来,这可是中国工商业的一大盛举。

当初东北已经举行过一次类似的博览会,是农业博览会,而这次则是工商业产品博览会。

中国这几年还是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产品,领先世界,独占鳌头的。

中国这几年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次工业革命,比德国、美国还要新的新兴工业国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