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炮火1906> 第四百三十二章 李大总统

第四百三十二章 李大总统(2 / 4)

,之前段祺瑞的种种努力在无数隐形的反对力量的阻挠下付诸东流,这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议会制对社会政治条件的要求比总统制更为苛刻。议会制的两难在于:先有发达的两党制,后才可能有稳定的议会制。

有强大的专制势力残余的国家,不能尽快建立两党制的国家,恐怕难以驾驭议会制。在这样的国家一旦实行议会制,肯定是专制势力当道。

从根本上看,议会制与总统制无优劣之分。在自由民主根基牢固的国家,选择其中的一种都能维持民主政治于不堕。没有自由民主传统,两种政体都很艰难。

总统制则较适合民主根基较为浮浅的国家,它有双刃作用,一方面能够凝聚民主转型所需要的权力,另一方面,又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由于人类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比总统制和议会制更好的民主政体形式,故人们充其量只能对现有的总统制和议会制作局部的改良。

中华民国需要总统制,但不需要野心家,更需要在总统位子上,对总统制不断予以改变,这就需要李安生尽快上台。

若要求一个刚刚从帝制阴影走出来的中华民国从一开始就具备一个健全的、稳定的、良性的政党体制,这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4月19日,国会选举结果,李安生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尘埃落定。

而第二日,段祺瑞就向李安生递交辞呈。

不过,李安生可不打算让段祺瑞辞去,他固然有权力在上台后重新制定内阁,段祺瑞辞职也是应有之意,但他还并不想放段祺瑞离去。

段祺瑞让人打点行装,与徐树铮一同坐在庭院中饮茶,看着那春花盛开,心内却有些萧索。

是啊,如此好韶光,却无心欣赏,也无意欣赏。

“又铮,只是可惜你了。”

对于徐树铮,段祺瑞心中始终存着一丝歉意。

两人很是相得益彰,他将徐树铮引为臂助,甚至惺惺相惜,本以为能大展拳脚,可是,却落得如此下场。

北洋系与他们产生了隔阂,如今北洋系冯国璋与王士珍等人都得重用,在权力分配中得到好处,但是只有他们两人,却不得不黯然退场。

徐树铮很是不甘,极为不甘。

他向来自负,桀骜不驯,也正因为这点,得到了段祺瑞的赏识。

他想要辅佐段祺瑞加强内阁的权力,从而实现内阁宰辅的梦想,名垂千古。

袁世凯撒手北去,让无数人都措手不及,段祺瑞也没有想到袁世凯会如此的决绝,更何况徐树铮。

徐树铮坐在桃树底下,双手撑在膝盖上,依旧是一付正襟危坐的架势,他向来注意仪表,从来就一丝不苟。

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几片桃花零落在他的肩上,衣服上,让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的严峻肃穆。

“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