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群在“鲨鱼”号北面,即便没有转向前往霍尔木兹海峡,此时也在“鲨鱼”号的西北方向上。“北卡罗来纳”号要返回航母战斗群,应该向西北航行,而不是正西。
再说了,“北卡罗来纳”号需要十多个小时才能返回航母战斗群,而p-3c在数个小时内就能完成搜索行动。即便美军下达了返航命令,“北卡罗来纳”号也不用急于一时,完全有理由再等几个小时。
对极为需要耐心的潜艇战来说,几个小时根本算不了什么。
“北卡罗来纳”号没有返航,那是在做什么?
合理的解释之有一个:就像周渝生之前猜测的那样,“北卡罗来纳”号的艇长相信“鲨鱼”号就在附近,转向后能用拖拽声纳与侧舷声纳阵更好的监视周围海域,找到从海底泥沙中浮起来的“鲨鱼”号。
果真如此,问题就来了。
“北卡罗来纳”号不会一直向西航行,肯定会在某个时候转向,而且不会等太久,因为被动声纳有一个理想探测区域,隔得太远的话,探测精度将受到影响,无法达到为鱼雷提供火控数据的最低要求。
这就是周渝生不安的原因。
如果“北卡罗来纳”号突然转向,只有一个办法能让“鲨鱼”号不被发现:在“北卡罗来纳”号转向的时候停车。
因为两艘潜艇有一个间隔距离,如果“鲨鱼”号跟随“北卡罗来纳”号转向,将不可避免的进入“北卡罗来纳”号侧舷声纳阵的探测区域。缩短跟踪距离,也无法解决问题,因为潜艇航行时,会在后方产生一股看不见,却有很强吸力的尾流区,如果“鲨鱼”号不小心进入了“北卡罗来纳”号的尾流区,转向时就会出现扰动,轻则导致航向出现偏差,重则导致两艘潜艇相撞。
只有立即停车,才能化险为夷。
有趣的是,玩这一招最厉害的不是中国潜艇,而是美军潜艇。
早在冷战期间,美军潜艇就开始采用这种战术对付苏联的战略核潜艇。
因为声纳性能不如美军潜艇,噪声强度又比美军潜艇高得多,所以苏联的战略核潜艇在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时往往被美军攻击核潜艇尾随跟踪。为了对付屁股后面的美军潜艇,苏联的潜艇指挥官发明了一种被称为“疯狂伊万”的回旋机动战术,即战略核潜艇随机进行突然转向,用侧舷声纳阵或者拖拽声纳探测后方海域,回旋一圈后回到原来的航线上。美军潜艇采用的战术就是立即停车,不发出一点噪音,等到苏联潜艇回到原来的航线上之后,再加速跟上去。
问题是,发现敌艇转向的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
因为声波在海水中的传递速度在每秒一千五百米左右,“鲨鱼”号在“北卡罗来纳”号后方十五海里,也就是二十八公里,所以“北卡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