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又说道,“谁也不能否认,这场战争不但巩固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陆风烈点了点头,继续闷声抽烟。
“与之相比,我们在南方边境冲突中的表现,完全可以用糟糕来形容。”
“那场仗,确实打得很窝囊。”
“回过头来看,美国为什么能打赢海湾战争,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会做出错误判断?”
“这……”
“美国能打赢,是站得更高,用全新视角看待战争,从而用全新手段进行战争。我们判断失误,是站在原地,用老眼光看待战争。如果像打越南那样打伊拉克,美国肯定会输,而且输得很惨。”傅秀波点上了第二根香烟,“这场战争,让我们对现代战争有了全新认识,由此拉开了军事现代化改革的序幕。”
“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我们确实很努力,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陆军机械化与信息化同步进行,海军获得了大批新式舰艇、航母也已下水服役,空军获得了预警机、加油机、电子战机、海上巡逻机与新式战斗机等众多新装备,但是能说明什么?”傅秀波看了陆风烈一眼,说道,“我不是军人,但是我知道,主导战争的是人,不是装备。再先进的装备,没有合适的人操作,没正确的应用方法,都是一堆摆设。”
“你说得没错,可是……”
“问题就是,你能适应新的战争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吗?”
陆风烈沉默了,虽然傅秀波这句话说得非常直接,但是陆风烈本来就是直爽军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老陆,我从未怀疑你的能力与魄力,但是这场战争,我们除了需要顽强斗志,还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
“我明白你的意思。”
傅秀波笑了笑,说道:“那么,你觉得哪个人最合适?年轻点没问题,军衔低一些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具备指挥我军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能力。”
“让我想想。”
傅秀波给陆风烈把茶杯满上,让他慢慢想。
抽了两根烟,陆风烈才说道:“有三个人比较合适。”
“哪三个?”
“一是空军的廖文纲少将,二是海军的徐褶涛中将,三是陆军的黄峙博中将。”
“这三个人的具体情况如何?”
“廖文纲最年轻,不到四十五岁,搞了几年理论研究,十年前回到总参,负责空军现代化改革,我们搞的大预与几种新式战斗机都有他的功劳。五年前去了沈阳军区,前年升为军区空军司令。能力不用多说,就是年轻一些,缺乏经验,在部队里的威信不够高。在朝鲜与美军争夺制空权,他的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