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燃烧的海洋> 第六章 战略篱笆

第六章 战略篱笆(2 / 4)

f-35a。

问题是,到了二零三零年,f-35a还是先进战斗机吗?别说已经服役十多年,在中国的j-22与j-25面前,即便是完整版的f-35a都没有性能优势,更别说在出口的时候,其某些性能肯定会遭到阉割。事实上,当时采购f-35a的国家中,只有日本与英国获得了百分之百的作战力,就连新加坡都没有拿到火控系统的原代码,只能得到百分之八十的战斗力,其他国家的就可想而知了。

以越南更美国的关系,就算买到了f-35a,也最多只能获得百分之六十的战斗力。

至于美军原装的f-22a,更不可能卖给越南,因为出口的f-22与美军的f-22a都有一些差别,即便是日本也没能获得美军的f-22a。即便美国答应卖二手货,也会在出口前做一些手脚。

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战斗机都非常昂贵,越南不见得买得起。

以二零二一年的价格、以及越南的国防开支为准,就算其他地方不花钱,越南也最多只能采购十八架f-35a。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

越南的做法,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非常类似,即通过易货贸易,来支付购买军火的巨额款项。越南手里也有美国需要的东西,比如在南海开采的石油,以及南海油气田的开采权。

只是在中国的强烈反对与军事威胁下,越南最终没能做成这笔买卖。

拖到二零二八年,越南当局向美国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出租金兰湾,换取美国的军事援助。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美国已经不大热心了。

原因很简单,二零二七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淡水之争,原本在美国的干预下,马来西亚已经开始退缩,但是随着中国介入,马来西亚的态度变得异常强硬,最终迫使新加坡几乎接受了新协议的全部条款。

这件事,让美国意识到,中国正在努力控制东南亚地区。

受此影响,美国在东南亚的政策发生了转变。

当时,美国把重点放在了新加坡,即通过战略收缩,巩固主要战略据点,避免在漫长的战线上跟中国拼消耗。

从战略上讲,这么做非常明智。

如果美国全方位的铺开,在各个地方都与中国较劲,出了代价巨大之外,还很有可能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更重要的是,中国以南海争端为介入点,大打和平谈判的外交牌,让美国在外交上非常被动。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美国明着支持某个牵扯到南海争端的国家,中国就有理由动武。

只是这样一来,美越关系必然受到影响。

在越南提出出租金兰湾之后,美国没有立即做出回应。

表面上看,美国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