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战略轰炸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按照空军司令部提交的战报,在持续了九天的轰炸行动中,已经摧毁了第一阶段任务范围内百分之六十的目标,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击落了二百八十六架日本战斗机,还在地面上炸毁了近四百架。
因为在战争初期,日本空军出动的是最先进的主力战斗机,而日本空军总共只有不到一千架第四代战斗机,即大约四百架f-22j与不到六百架f-35aj,所以日本空军剩下的主力战斗机不会超过三百架。
从具体的统计数字来看,大约还有一百二十架f-22j与一百四十架f-35a。
对于国土防空来说,这点力量根本不够。
除了战斗机损失惨重之外,日本空军的六十四座大型基地均遭到轰炸。虽然其中二十三座空军基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还开辟了三十多座野战机场,但是在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的情况下,日本空军的出动率大幅度降低。
比如,在七月七日上午的战斗中,日本空军只出动了四十多架战斗机,还不到交战首日的三分之一。
导致日本空军作战能力大幅度降低的,还有通信与指挥系统上的问题。
按照空军提交的战报,经过九天的高强度轰炸,日本的本土防空网已经瘫痪,所有固定部署的远程防空雷达均被摧毁,机动部署的防空雷达也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导致防空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此外,在空中战斗中,日本空军还损失了十八架预警机,其中六架是战略预警机。
到七日傍晚,日本空军最多只有八架战略预警机能够升空作战。
实际数字还要小一些,因为有两架预警机出了故障,只有部署在大阪与东京附近的六架预警机能够升空。
不可否认,中国空军也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到七日傍晚,中国空军已经损失了一百六十七架战斗机,其中十四架是j-30,另外还损失了五架h-20a与一架战略预警机。但是比起日本空军,这点损失就不算什么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的损失能够得到及时补充。
虽然中国没有进行战争动员,但是在年初的时候就让军工企业做了调整,提高了军事工业的生产效率。按照牧浩洋制订的军火生产规划,到七月底,空军将获得包括四十架j-30在内的一百多架战机。
与之相比,日本空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虽然日本有好几条战斗机生产线,而且早已拿到了生产许可证,还购买了f-22与f-35火控系统的原代码,但是这两种战斗机多没完全实现国产化,一些关键零部件仍然需要从美国进口。
根据二部提供的情报,在战争爆发前,日本战斗机零部件的库存量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