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燃烧的海洋> 第八十四章 战略平衡

第八十四章 战略平衡(2 / 4)

虽然在二零二四年,随着t-50定型量产,俄罗斯的军火贸易额有所增加,但是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强国。

归根结底,正是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俄罗斯在科技实力上已被中国、美国、欧洲甩在了后面,根本没有能力与其他强国竞争。

问题是,这并不等于俄罗斯失去了大国的资格。

利用资源贸易,俄罗斯不但与中国、欧盟保持着良好关系,还巩固了传统势力范围,周边环境大为改善。

当然,最主要的不是俄罗斯的实力增强了,而是美国的相对实力减弱了。

说得直接一点,在美国必须面对中国挑战的时候,不再把遏制俄罗斯当成主要任务,也就不再打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在某些时候甚至把俄罗斯当成遏制中国的伙伴,也就不得不为俄罗斯松绑。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第一次印度洋战争。

当时,美国为了遏制中国进军印度洋,不得不拉拢俄罗斯,以战略利益做交换,帮助俄罗斯巩固中亚地区的地位,阻止中国向中亚渗透,利用俄罗斯的野心,特别是在传统地缘地区的野心来牵制中国。

虽然这一招没有收到明显效果,毕竟中国没有进军中亚的野心,也不想挑战俄罗斯的传统势力,但是至少让俄罗斯有了喘息机会,也减轻了俄罗斯的战略负担,比如借此机会巩固了在外高加索地区的控制力。

当然,俄罗斯得到的好处绝不仅仅如此。

比如在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后,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联合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着手重组独联体,并且把独联体作为建立战略边疆的重要基础,以此提高国际地位,获得国际大国身份。

有一点必须承认,即俄罗斯的处境并不乐观。

在军事领域,反映得特别明显。

二零三五年前后,中国与美国率先开始了第五代战斗机的量产工作,由法国与德国联合研制的“欧洲先进战斗机”也完成了首飞,预计在二零四零年前量产,而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连影子都没有。

在这个急流勇进的时代,跟不上就等于倒退。

对俄罗斯来说,前苏联的遗产已经消耗一空,却没能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未来自然暗淡无光。

事实上,这也正是俄罗斯为什么坚决反对全面销毁核武器,在美国与中国的压力下却又无可奈何的原因。对俄罗斯来说,核武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战略安全保障,可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又让俄罗斯不得不屈服。

这些现象,无一例外的表明,俄罗斯充其量算得上是地区强国。

只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凭借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仍然是世界大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