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中亚剧变(2 / 4)

萨克斯坦国内,亲俄份子肯定比亲华份子多得多。特别是在哈萨克斯坦军队里面,大部分军官都是亲俄份子,而且有不少极端份子。

所幸的是,中国军队的行动非常迅速,没有给哈军中的极端份子任何机会。

事实上,这也决定了哈军在这场战争中不会为中国军队提供多大帮助。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哈萨克斯坦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中国很有可能不会策动哈萨克斯坦参战。原因很简单,为了控制哈萨克斯坦,中国至少需要在这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国家部署十五万地面部队,并且时刻提防着驻扎在附近的“友军”,而在二零五三年,中国军队的规模并不大。

对中国来说,哈萨克斯坦的最大价值,就是为战胜俄罗斯开辟了捷径。

要知道,通过哈萨克斯坦,就能绕过西伯利亚地区,而且哈萨克斯坦国内拥有较为完善的铁路系统。按照戚凯威的估计,哈萨克斯坦的铁路至少能够支持六个集团军,加上正在发展壮大的战略空运力量,到二零五三年底、或者二零五四年初,就能在里海北部地区投入十个集团军。

以俄军的表现,十个集团军足够取得最后的胜利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策划哈萨克斯坦参战,也正是戚凯威的用意,甚至可以说是他在向外交部施压。

只是,事情总有正反两面。

四月二十五日,哈萨克斯坦宣布参战后,俄军立即采取行动,出兵占领了哈萨克斯坦西北部地区,即里海北岸地区,控制了乌拉尔、阿克托别与阿特劳,沿乌拉尔到阿特劳、即乌拉尔河建立防线。

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大陆战场上出现了第三条战线。

对戚凯威来说,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方面是,获得了绕过西伯利亚、直接进军俄罗斯腹地的进攻线路,也就不用在西伯利亚上鏖战了。

坏的一方面是,戚凯威手里的兵力非常有限,在暂时还不能从西伯利亚战场上抽调兵力的时候,只能用战略预备队来填补这条战线。

当时,戚凯威手里的战略预备队就是第四十二集团军。

事实上,这完全在戚凯威的预料之外,或者说他没有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按照他的计划,第四十二集团军将用来替换第三十八集团军,而且在四月初就已做出了安排。虽然受牧浩洋在西太平洋上发动进攻影响,戚凯威暂缓了换防行动,但是在他的部署中,第四十二集团军有更大的用途,即在控制了哈萨克斯坦之后,让第四十二集团军在西伯利亚战场南面发动进攻,包围退守鄂木斯克的俄军,从而把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解脱出来。

随着俄军主动进入哈萨克斯坦,戚凯威的设想泡汤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