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下,把战略预备队、或者是装备物资直接跨洋运送到战场上去。如果战场上没有足够多的野战机场,可以采用空投的方式提供增援。有足够多的野战机场,那就再好不过了。
也就是说,在极端情况下,空军准备的大型电动运输机能够一次性把六十个陆战师、或者是二十四个集团军,相当于一百二十万的地面部队,以及至少一个基数的弹药物资送上战场。
当然,前提是得有这么多地面部队。
毫无疑问,司马文正手里有这么多的地面部队。
别的不说,仅陆战队就有八十个师,其中六十个师部署在毛伊岛与瓦胡岛,二十个师部署在马里亚纳群岛。
此外,魏成龙也提供了全力援助。
当时,中国与欧洲联邦已经成为盟友,所以魏成龙把部署在俄罗斯的地面部队减少到了十个集团军,把大部分的占领任务移交给了盟军。另外,中东战争也已结束,蒋博文把部队削减到了四个集团军。加上陆军在二零五五年组建的部队,总共有八十个集团军,也就是四百万地面部队可供调动。
魏成龙非常大方,表示司马文正要哪支部队,他就给哪支部队。
当然,魏成龙这么做,并非完全为司马文正着想。
从兵力上讲,陆军比陆战队大得多,因此产生了一个问题,即陆军的将领数量也比陆战队多得多。虽然魏成龙非常清楚,在大战结束之前,恐怕陆军不会诞生新的元帅了,但是多几个大将、上将、中将与少将,肯定是好事。别的不说,魏成龙手下就有一大批军官与将官等着晋升呢。
显然,这也是陆军的机会。
在魏成龙看来,就算陆军不是攻打美国西海岸地区的主力,也应该积极一些,让更多的部队上战场捞取战功。
当然,这还涉及到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
当时有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军队登上美国西海岸之后,战争就会结束,因为美国当局肯定能够认识到,连太平洋都挡不住中国军队,洛基山脉也挡不住,中国军队肯定会向东推进,只要美国不投降,就会一直把战火烧到华盛顿、烧到纽约、烧到费城,一直打到美国投降、或者是全面占领美国为止。毫无疑问,战火所经之地,绝对会生灵涂炭,成千上万的美国平民会成为炮灰、成千上万的城镇会被夷为平地,美国也将因此彻底丧失在大战后恢复元气的机会。更可怕的是,如果中国兵力不足、或者中国不想牺牲更多的军人,就会把后方占领任务交给盟国,并且分区占领美国,也就必然导致美国被肢解成众多小国,使美国变得无足轻重。
问题是,这些都是推测,当时谁也不敢肯定美国会在西海岸沦陷后投降。
如此一来,就有可能向美国中部地区进军。
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