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切入点

第二百五十七章 切入点(2 / 4)

真正需要牺牲的,正是那些战败国。说得再直接一点,中国绝对不能独霸战败国,而是应该与所有盟国分享战败国的经济利益。

毫无疑问,美国就是最大的战败国。

在几乎所有盟国眼里,美国都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谁能进入这座金矿,谁就能够满载而归。

明白这一点,再来考虑盟国的立场,以及黄瀚林的担忧,也就不太困难了。

美国是金矿吗?

不可否认,美国确实是一座巨大的金矿,而且肯定是仅次于中国的金矿。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美国战败了、就算被炸成了废墟,美国蕴藏的财富也超过了除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

问题是,能够以战胜者的身份去瓜分美国吗?

如果这么做了,结果就是获得“迦太基式的和平”,而这也正是黄瀚林在大战初期一直在竭力避免的结果。

说得直接一点,瓜分与掠夺美国,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还会埋下仇恨的种子。

在历史上,仇恨绝对是人类自相毁灭的头号原因。

事实上,黄瀚林还得考虑一些更加危险的因素,比如某些心怀不轨的盟国,借用这个机会削弱中国的影响力。

欧洲联邦就不用多说了,就算达成了密约,也会抓住一切机会打击中国。

更重要的是,心怀不轨的绝对不止欧洲联邦。

当时,企图最为明显的就是埃及。

可以说,黄瀚林最需要担心的也是埃及。

从根本上讲,埃及附和出兵美国,显然不是想去美国传播伊斯兰教,也不是为了生活在美国的少数阿拉伯人,哪怕名义上如此,而其实际目的,应该是利用美国这张牌,迫使中国在阿拉伯统一运动中做出让步。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埃及出兵美国,中国就得有所顾虑,从而不会直接反对阿拉伯统一运动。

问题是,黄瀚林能够回绝盟国的一致要求吗?

很可惜,黄瀚林不能这么做,哪怕他很想这么做。

当时,黄瀚林保持了沉默,名义上是让所有盟国首脑都有机会发言,实际上是想从中找到突破口。

要是四十个国家抱成一团,就算中国再强大,黄瀚林也会有所顾忌。

再说了,欧洲联邦在一旁虎视眈眈,只要黄瀚林走错一步,皮诺就会挺身而出,成为集团内的第二领袖。

不管怎么说,欧洲联邦对很多盟国都有吸引力,特别是已经有点离心的阿拉伯国家。

到底该怎么办?

在黄瀚林保持沉默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几个国家首脑认识到,黄瀚林已经很不爽了,也就非常聪明的闭上了嘴,可是大部分国家首脑都表现得更加积极,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