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双鹰旗下> 十四、投资

十四、投资(2 / 3)

道我和迈巴赫都是辞去了工厂的工作。”他补充道。

“没有问题,我们将会成立一家合伙公司,所有的开销和研究费用由我承担。公司将以您和迈巴赫先生的名字命名,我将拥有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权,而您和迈巴赫先生则拥有公司的管理权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我不参与公司的经营,也不妨碍你们的决策。你觉得这个条件怎么样?”李海顿说得很慢,他怕中间有什么岐意,低地德语和高低德语还是有很多的差别。

“嗯,好象条件很诱人,我们不用花一分钱就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戴姆勒很是疑惑,“我需要和迈巴赫商量一下。”

“当然,最好我很期待一起共进午餐,怎么样?”李海顿说道,吃人家嘴短,如果这两人肯到自己的饭桌上来,估计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一切如他所愿,戴姆勒和迈巴赫在午餐时终于答应了他开出的条件,很快三人就商议好了公司的名称:迈巴赫-戴姆勒汽车及发动机制造公司。

“这将会是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李海顿举起酒杯祝愿道,这是他的心里话。

李海顿回到了奥地利,他准备在林茨建一家生产合金钢和装甲钢板的炼钢厂。

德国只有克虏伯一家装甲板供应商,奥地利也是,也仅有斯柯达旗下的卡尔森钢铁厂能生产装甲钢。这不符合竞争原则,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由于装甲钢的短缺可能会造成海军造舰进度的迟缓甚至停工。

建这么一家炼钢厂很可能会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装甲钢板的用途很窄,如果得不到海军方面的保证,很有可能被闲置。

这点李海顿也不能保证销路。

但他想到了它的另一个用途,制造装甲车辆。

因为产量并不是很大,只要每年十几万吨就足够了,所以他准备使用电炉。

在奥地利,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

另一方面,大规模地修建水电站无疑会让他手下的帝国标准电器公司又找到了一条巨大的销售途径和生财之路。

十九世纪末的整个世界都处于剧烈变革的前夜,到处都动荡不安,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应电器和内燃机时代的到来,所谓的“物竞天择”的达尔文法则成了帝国主义国家弱肉强食的最好借口。

另一方面,新兴的帝国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而旧的殖民地体系的排他性特征却阻碍着他们的发展。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美国人提出了“利益均沾”的原则,而德国人则直接向英法发起挑战,与他们展开了殖民地市场的激烈争夺。

作为一个老大的工业帝国,英国人确实显得有些迟暮,它原来那些使用蒸汽作为动力的工厂竞争不过使用电力为主要动力的德国工厂。工厂主们不到万不得已,舍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