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后写出了《绥远白云鄂博铁矿报告》,估算白云鄂博铁矿的储量约为三千万吨左右。他还提议说:“苟能于包头附近建设钢铁企业,则对于西北交通应有深切关系,其重要不仅在经济方面而已。”
丁道衡的报告立刻引起了当时身在绥远,出任“西北边防督办”的徐树铮的注意,在他的要求下,北洋政府地质研究所所长丁文江亲自带队,组织了一支专门的地质队对白云鄂博的矿产再次进行了仔细的考察,终于确认这一带的铁矿储量大约在1亿吨左右,另外还伴生其它的矿产资源“是中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矿。”
这一发现立刻引起了北洋政府高层政商集团的高度重视,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财团集资1200余万元,经过谈判,又向奥地利方面借款1500万元,一座年产量25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西北钢铁公司宣告成立,并于1929年开始开工兴建。
奥匈卡尔森钢铁集团承担了西北钢铁公司的设计和提供技术支持和大部分的设备制造,与炼铁、炼钢工艺相配套的洗煤、焦化、厂区运输、电修、电讯、耐火材料等工程也相继开工,与此同时,白云鄂博铁矿的建设也开始进行。
经过了三年多的建设,西北钢铁公司在绥新铁路通车的同时也开始投产,随着西北钢铁公司的建设,包头目前也拥有近30万人,取代归绥,成为了绥远第一大城市。
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包头火车站更加显得繁忙,整个候车室里聚集着从西北甘肃、蒙古和新疆准备回家的商旅,这些在外奔波了一年的山西、直隶及北京的小商人们,此时开始准备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
1935年1月,春节之前,西北钢铁公司一期工程顺利完成,目前国内最大的特种钢材生产车间也开始投产。特钢车间的产品主要用于军事用途,作为陆军总长,徐树铮专程到包头来参加西北钢铁公司特钢车间30吨炼钢炉的投产仪式。特种钢材冶炼车间引进了匈林茨钢铁集团先进的电炉炼钢技术,装备有一座30吨和一座15吨炼钢转炉,能够生产出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优质合金钢,足以支撑目前的国内军工生产。
“克劳恩先生,炼这么一炉钢需要多长时间?”徐树铮戴了副墨镜,站在高处的平台上观望着跳动的炉火,一面向西北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问道,西北钢铁公司的主要设备来自于奥匈的两大钢铁集团,克劳恩就是奥地利方面派来的总工程师。
“算上前期准备,每炼一炉钢大约需要2个小时。”艾克德答道:“这样一台电炉每天可以生产210吨优质钢铁,年产量在6万吨左右。将军,整个特种钢铁生产车间在投产后,在亚洲会成为仅次于日本八幡制铁的第二大特种钢材生产商。”
“这种钢材是不是能够用于制造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