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页(1 / 2)

“也不知道楚庄的诗词做的如何了?” “楚庄纵有才名,但是诗词肯定都是经过打磨的,短短三日内,想要写出好的诗词,恐怕难啊!” “不错,今年的题目出的很偏,只怕很难压中题目。” “那也未必,盛名之下无虚士,楚庄能有第一才子的名头,自然是有实力的!” …… 相比较第一场的阅卷,这一场阅卷大家都要轻松不少。 毕竟只要欣赏欣赏诗词,看看文章就可以了。 所以考官们也有空时不时地说上一两句八卦。 而这八卦的主要对象自然就是楚庄了。 大家对于楚庄这次能够写出的诗词,都是非常的好奇。 诗词的写作需要灵感和打磨,所以一般情况下,在科举考场上,是很难出现什么好的作品的。 尤其今年的题目出的很偏僻,像第一首,要求写石灰,很多人恐怕连石灰见都没见过,自然是写不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对于楚庄就忍不住好奇了,不知道他这次究竟会写出什么样的诗词来。 “嘶!好诗!好诗!” 突然有一人发出了惊唿声,声音里充满了激情。 “粱大人,什么好诗,快念来听听!” 能够有资格来阅卷的,当年科考必定都是进士出生,这才学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能够引起这考官这么激动,想来这诗的水平绝对不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粱大人的心绪被这首诗激荡着一股豪迈之气,声音也忍不住大起来。 “好诗!” “好男儿志当如此!” “此人若是在朝堂,只怕又是一位宁折不屈的直臣!” …… 众人听见这诗,也忍不住纷纷夸赞了起来。 大家都是有文化,有品位的人,这诗词的好坏,大家自然是可以鉴别的出来。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白,并没有过多的修辞,但是却内涵深刻,既表明了石灰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追求高风亮节的向往。 这是一首足以流传后世的诗,让后人警惕铭记的好诗! “不知道粱大人为此诗判几分?” 有考官看向了粱大人询问道。 诗词一项,每一题都有十分,根据考官的主观来给分。 零到三分,属于丙等,这一类,通常要么是偏题,要么就是写的太烂。 四到六分,属于乙等,这一类,是大部分考生的主要分数,好一点的,就六分,差一点的就四分或者五分。 七分到九分,属于甲等,一般一位考官打出甲等的分数,还需要经过主考官的再次审核,主考官通过了,这分数才能够最终落定。 甲等,历来凤毛麟角,每次科举,出现甲等的诗词不会超过十首。 由此可以看出甲等珍惜的程度。 至于十分,这个分数出现的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