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这么讲,倒体现出他们院校学子们的幽默感了,女生也是个痛快人,干脆把包拿开点,落落大方问: “聊什么?” 白英:“学姐玩i讯吗。” 女生:“偶尔。” 白英:“你觉得这个app怎么样?前景如何?一般都关注什么类型的博主和新闻?” 女生:“不怎么样,功能又老土又没意思。找工作忙的要死谁有空天天刷,我很久没关注什么新鲜事物了。” 这种来自普通人的评价,太反映当前陈旧的互联网现状了,一只豹想起他师哥好像也说过他家的app和服务器烂的谁也救不了,他又问: “学姐,那你认识ckq吗?” 女生:“认识,这不是常识么,搞ai的谁不认识他,寒门学子中的奇迹,可他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苦苦挣扎在生存线上,更何况,是ckq,他碰上真正的大山也是一样,你没看前段时间那么多奇奇怪怪抹黑他的新闻。” 而后,学姐直言不讳: “谁会信一个不进大公司,不收钱做了那么多公共系统的人没有个人理想,只是现实如此,多数人不能开口说话,大家其实都敬佩这种人,因为,没人能成为他。” “他这种低调为普通人做事的,才是真正伟大的计算机工作者。” 白英听着她的意思,突然意识到他师哥真的是一种特别的精神符号。 原来,连生活里素味平生的人都会默默尊敬ckq。 像小时候教科书上大家对某些数学家,科学家的看法。 不需要营/销,他师哥也活的如同作文里的人。 但百十年后,这三个字真的会变成一行书本知识也不一定。 而之后,白英还以这个为话题,和学姐聊起了全民考研,ai取代劳动力,还有,未来是否能出现取代新时代的职业。 他完全没社恐。 明明,白英以前连上大课,都不主动找教授提问一句。 这次,他却询问了对方怎么看待人工智能完善后,一些低学历者的未来,并且不限于老人,残疾人,孕妇,盲人,大家能如何打破固有就业思维。 学姐果然也很有见识。 她再度以ckq做了例子。 “学弟,你有没有觉得现在的人对未来世界的思路很局限,把自己固定在了一个小区域,小框架?” 白英:“是哪方面?是普世价值观?比如考公?考研吗?” 学姐指指人才市场自动由算法匹配的虚拟信息栏。 “比如,已经2065年了,大家还是觉得学历不够只能做一些出卖劳动力的简单工作,还散播就业焦虑,认为ai太聪明,可能夺走大多数人的工作机会。但其实,你想一下,在网购、网红,直播行业出现前,也没有这几个行业,为什么我们不能去继续创造和发明一些新兴行业呢?” “为什么小朋友可以想象长大能给大熊猫上色,去宇宙里种太阳,大人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