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页(1 / 3)

我并不知谢帮主为何如此说。师妃暄幽幽叹道:只怕谢帮主与我佛门,有着颇深的误会。 已经靠近船沿的谢知非淡淡的哦了一声,谢知非看向珠江的滔滔河水。 大làng淘沙,东流入海,一去不复回。这珠江河水见证了许多个王朝的诞生与毁灭,像是从恒流流过的见证者,只是这条珠江河水永远都只会安静的做一个观众,不会参与其中。谢知非看着河水,似乎看到了河水经历的桑田沧海,兴衰更迭。 在这条船上,背景最雄厚的人无疑是师妃暄,然而最有发言权的确是谢知非。 当谢知非陷入沉默的时候,众人只有安静的做观众,即便是跋锋寒也只能默默的立于船头,静静的打量着师妃宣和谢知非两人的jiāo锋。 岭南此地河流湍急,过江行河所用多为泷船。 泷船不比苍舶,谢知非他们所在这条船上所承不过百人,而此时这些人都自觉地从船头退离。虽然丐帮和慈航静斋他们都好奇,但这两个势力他们一个都惹不起,于是众人将船头这一大片空白留给了一身缥缈之气的师妃宣同放dàng不羁谢知非。 误会?呵!许久之后,谢知非冷笑一声,双手用力的撑在船栏上,捏的手上关节发白。 珠江水清澈透亮,可以看到里面游过的江鲤,谢知非又过了许久之后这才背对着师妃宣淡淡说道:国有国法,寺有僧律;国有官兵,寺有僧兵;国有国产,寺有寺产;你们佛门不jiāo捐、不jiāo税、不服兵、不出劳;即便是俗人犯了罪,逃入寺庙削发为僧连国法都奈何不了。 谢知非越说越激动,船上诸人都能感受到谢知非的愤怒。 随着咔擦一声响,谢知非手中的船栏随之断裂,些许碎片掉落珠江水中。 历史上三五一宗缘何灭佛,不过是佛家之大俨然一个小朝廷,早已影响到了国家的政权。 再联想到如今慈航静斋在天下的名气,似有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从谢知非那里传出,谢知非的话语充满了一种难言的辛酸苦楚:在我的眼里,在面对国家的这件事上,佛门同魔门之间当真无多大差别,只不过名声好听一些,危害隐秘一些罢了。 谢知非这话可谓是对当今受众人推崇的佛门一竿子打死,船上众人听得面色铁青。 师妃暄只是静静伫立在谢知非身后,并脸上无半分恼怒,甚至还露出了若有所思。 只是师妃暄从小接触,倒是从未有谢知非这样的说法,乍一听只觉荒谬不经。再细细一品,却又如同谢知非说的那样。想到佛门如今qing形,师妃暄叹道:帮主所言却有几分道理,但也含了太多偏见。 有无偏见,那是我的事。谢知非站在船头,江风将他一头披散的黑发chui起,肆意张扬,那luo露着的上身上,缕缕如生的青龙似乎要活过来。 当谢知非将头微微往回偏的时候,那张俊脸上露出些许杀气,竟似乎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