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描述,必然和真实产生误差。 不过要顾青说,有误差才有趣嘛。 端看教科书,上面的记载比较笼统,却有概括性。上面说大一统后的虞朝,绵延了二百一十年,末年虞末帝倒行逆施,又天灾连连,导致天下揭竿而起,之后汉朝取代了虞朝。 这和本源地球历史相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进行了历史收束,因为再看汉朝之后的发展,和本源的相比,就更为相似了。 抛开历史收束不提,单看虞朝。在顾青这个始皇后,是虞章称帝为二世,而虞章只做了十二年皇帝,就因病去世了,在那之后他的长子盈即位,但政权却掌握在了镇国大长公主虞敏手中,最终长子盈没能挣过姑母,被废后由虞章四子廉即位,不过四子廉也很快就被废除,直到虞章的长子长孙恒即位。 大长公主虞敏在长孙恒即位八年后,还政。 历史课本上对于虞敏的评价,总体来说还是偏向于正面的。她的摄政,在很大程度上对虞朝的绵延,起到了维护作用,关键即位时间长达二十六年的恒帝,对她也很推崇。甚至于还出现了诸如“始皇曾言:若敏为郎,必立汝为太子”,这样的后世推说。 顾青“唔”了一声:“我是不是该说‘我不是,我没有’啊。” 再对于被他教养过的虞章和虞敏,会有这样的作为,顾青总体来说还是有那么点骄傲的。 再回过头来看历史课本上对于始皇的描述,“千古一帝”这样的用词都出来了。不过顾青看得主要不是这个,而是详细故事,比如说“樊沛刺虞王”。 这个还真有,出自《虞书·始皇本纪》。 故事还是比较还原的,尤其是匕首变成毒蛇那部分。 因为顾青只是看书籍,只能看出记载者对虞王的推崇,却看不到其他人读到这篇文章时,会是个什么反应。顾青便想等下,要去找一找这方面的讯息。 对了,还有泰山封禅那段。 顾青看的历史课本上,倒没有这段的详细描写,不过顾青翻完这本,发现泰山封禅出现了数次。不仅仅是始皇泰山封禅,后朝皇帝们也数次去泰山封禅,甚至于泰山上还被汉朝武帝建造了个登仙台。 除了历史教科书外,还有语文书上也出现过和泰山封禅那段有关的课文。这从侧面看出来,这段还是传续至今,并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