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中进取之心仅次于朱然的人,朱桓刚刚病故了!
虽说朱桓享年六十二岁,不算夭寿。
但孙权仍旧很感伤。
盖因朱桓的本部将士,乃是江东各部中为数不多可令逆魏忌惮的,如今主心骨离世了,战力必然会衰落。正值江东上下用命誓夺淮南之际,精锐之师竟出现变故,何如不令他感伤。
而且孙权知道,朱桓其实不会那么早病故的。
诱因乃是今岁朝臣计议以刚刚平定三郡叛乱无多久,故而皆言夏秋时节不出兵攻打寿春。
唯有朱桓力争之。
理由是曹魏去岁同样遭了天灾,中原腹心粮秣不丰,无法支持雒阳中军赶来淮南鏖战,哪怕曹叡横征暴敛搜刮百姓粮秣为军粮而来,亦不可持久。
故而,江东当奋兵往战。
只是可惜了,无人赞成他的观点。
且还有人私下嚼舌,声称他是因为前番夺合肥新城之功被留赞等人给抢了,故而才不顾国家力主出兵的。
朱桓得悉这种言论后,心中忿怒可想而知。
本就年齿已高,又曾一度卧病不能署事的他,不出意外再次病倒了。
且日渐沉重。
因为他在卧病时,还想起了昔日石亭之战。
当年,他在战前曾请命督本部前去无强口的夹石与挂车,冀望一战将曹休十万大军尽虏,进而“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
但此策被孙权与陆逊拒绝。
战后,确实证明他的战略才是正确的。
亦是说,当年孙权与陆逊已然错过了一次夺淮南全境的机会了!
而如今他再度谏言规划,举江东上下却没有吸取前车之鉴,再次否决了他
朱桓生性耻为人下,常因节度不得自由而愤激,连续两次洞悉战机就在眼前,却只能无奈的坐看其溜走,故而恚忿积心,令病情日渐笃重,没多久便郁郁而终。
唉,可惜了。
若江东有若孙策时期的锐意进取之心,朱桓在石亭之战时就被誉当世名将了。
朱桓善养士卒,故而身丧后家无馀财,
心中感伤的孙权赐下许多资财治丧,分其部曲一半于其朱异督领,另一半则是以其从第朱据督领。
朱据先前是有自己部曲的。
但因为他盛赞魏国奸细隐蕃有王佐之才,故而在隐蕃事露后便被夺兵免职、禁足家中思过;后虽复起,然兵力已不多。
此番被益兵,算是承受了朱桓的遗泽罢。
抑或者说,乃是大汉灭贺兰山魏军、夺高平城的消息传到江东后,令孙权无比懊恼之故。
若是他听取了朱桓之言,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