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动。
也只是意动。
盖因他不敢付诸于行。
缘由有二。
一者,郭淮在此番谋划中,还将赵俨督领入关中的三千虎豹骑与万余雒阳中军计算在内了。但他并不知道的是,这些兵马乃是天子曹魏为了“御蜀先破吴”的战略、为了迷惑贼吴故意绕道关中再悄然赶赴豫州的。
故而他认为的魏国占有兵力优势,其实只是假象罢了。
另一,则是司马懿不敢冒险。
不是他怯战、畏蜀如虎,而是他委实输不起。
正如郭淮所谋划的,如此行事可逼迫五丈原的蜀军分散兵力,但事情是相对的!
此举亦是让魏军兵力分散了!
万一,蜀相诸葛亮孤注一掷,放弃了扼守褒斜谷的两个出口,集中兵力沿着魏军搭建的浮桥强渡北原呢?
魏国已然将兵力分散了的阳燧与西围,岂能遏制蜀军渡河!
而蜀相诸葛亮一旦领军入了北原,便可赶赴岐山筑寨自守,坐等阳城的魏延部督军南下策应,如此,便是将半个右扶风从关中隔绝出去了
莫要忘了,岐山至五丈原,乃是关中三辅最狭隘之处啊~
仅约莫五十(汉)里啊!
他怎么敢轻举妄动,怎么敢让蜀相诸葛亮瞧见进入北原的机会!
恰好此时,薛悌又提及了安定郡需要预备救援兵马,司马懿就觉得还是不要依着郭淮的筹划而冒险了。
尤其是,从雒阳入关中的赵俨,还给他带来了天子曹叡的口谕。
乃是告知了今岁淮南将要伏击贼吴孙权、雒阳中军无力支援关中,让他今岁务必要约束雍凉各部将率不得轻举妄动,待淮南战线结束后再作打算。
然也!
曹叡命他坚守即可。
是故,他不想节外生枝,不想在雒阳中军可以支援关中之前就引发双方的大战。
无他,他看不到半分胜算
“唉,彼逆魏司马懿果不来袭我啊~~”
五丈原,丞相驻足一处土峁之上,眺望着渭水对岸魏国的阳燧,悄然在心中叹息着。
是的,丞相希望司马懿来进攻五丈原。
这也他身为北伐主心骨,但仅仅督领三万兵马便进入关中的缘由。
乃是诱敌来战耳!
为了将魏国雍凉主力牵制在此地,好让督领主力的魏延部可顺势南下。
早在去岁之时,丞相便对此番兵入关中的战术作了定论:步步蚕食,先在关中夺下一個立足点。就如昔日秦国入主关中之前,有汧渭之会作为立足点一样。
只不过,丞相预想的立足点不至于汧渭之会,而是将岐山以西的各县皆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