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分男女,全都咬牙送去了明安书院读书。这事别说在村里,就是在整个明安府下辖的十几个县之内,他也是独一份的稀罕事儿。
那十三岁的半大小子已经能顶得上一个成年人的劳动力,都是已经可以说亲娶媳妇的年纪了,之前没有一丁点儿的读书基础,现在放他们去书院读书,跟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挤在一起,别说家里长辈是怎么想的,就是那孩子自个儿本身能受得了那种落差吗?
再有便是村子里的所有女娃,本来该是帮助家里做点活,忙时一起下地,抽空洗衣做饭送饭,闲时还能帮全家才一纳鞋底儿,打猪草,背上常年都是年纪更小的弟弟妹妹,一年到头闲不下来的存在。
把这样的孩子送道书院,不说别的,家里瞬间少了好几个劳动力,一家子的生计就得乱套。
父母也不是不疼爱自家孩子,谁不知道读书当官发财享福的道理?可自家经济水平在这里,有心无力哪。
有机会谁没想过识几个字?就算是去外面给人家做个账房先生,也比现在的日子轻松。不用过这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爷吃饭,朝不保夕,饥一顿饱一顿,子子孙孙圈在地头过着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
美梦谁都会做,但终究是做梦而已,一觉醒来不还得面对现实吗?
可这种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做梦的事儿,偏叫万水村的老村长给办成了,哪能不叫人震惊呢?
要锦绣说,这老头也是个妙人儿,有事没事进城办事儿就要顺带去衙门口转一圈儿,自家瓜果落地的时候,捎带一篮子葡萄桑葚给熟识的大人们尝尝鲜,然后和人闲话家常,走亲戚似的,随意来了,又拍拍屁股随意走了。
自家地里没产出的时候也不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人照来,唠完嗑儿还能顺走大人们桌上的好茶好点心,大人们给的心甘情愿,他拿的毫不心虚,跟拿走邻居家院里堆积成山的喂养的大萝卜似的。
一来二去知道的东西多了,见识光了,心思活络了,有一回和谢六唠嗑儿,老头儿眼珠子一转,就向谢六问计。
谢六就说:“你们村子那稻米就不是那个卖法,整个村子才多大呀,就你们附近所有村子加在一起种出来的稻子,那才能卖到哪儿去?不想让人学你们的技术?那这辈子想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是难了。
应该怎么搞?当然是搞品牌效应。什么是品牌效应?这玩意儿也是我才跟知州大人学来的,说复杂了你也听不懂,简单给你举个例子吧。
就好比那杏花村酒,同样是卖酒的,为什么别人做个几年几十年就顶了天了,可是这家从前朝传到现在,至今还被众人追捧?咱们远在明安府,都听过人家的大名?你要从这里头找原因。
当然现在就让你们立马变成这种百年老店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