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众人都失望了。索额图是跑得比兔子还快,阿灵阿是一问三不知。既然从两位大人这里什么都打听不出来,他们便将目光盯向了家族中有嫔妃的人家。
但结果还是一无所知,皇上已经许久没有进过后宫了。一直都是在乾清宫照顾诚亲王,他们想见皇上一面都见不到,还谈什么打探消息呢?
既然改变不了皇上的想法,下面的大臣一致选择了消极抵抗。毕竟都说法不责众,他们就不信皇上能把他们这些臣子都一锅端了。
要是皇上宁可让朝堂上空无一人也要执行摊丁入亩的话,那他们是真佩服皇上的魄力。但即使是佩服他们也不打算交税,坚决要抗争到底。
皇上的大腿再粗,野地不过他们这么多条胳膊。到时候皇上会放弃的……
只是让他们依旧失望了。农部的事情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火耗归公的事情也有了眉目,养廉银子已经进了他们的荷包里,但是这摊丁入亩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了。
他们才不相信皇上这是放弃了。做了这么多年的臣子,皇上是什么性子他们还不了解?怎么可能这么轻易地放弃,这一定是在和他们玩拖字诀!
这一拖便是半年,拖到了胤禟和胤俄带着满船的金银回到了大清。好不容易沉寂下来的朝堂又炸了,康熙对摊丁入亩不做声以后直接扔出来一个商部。
皇上也好意思说这是上次因诚亲王晕厥被打算没说完的事情,反正他们是不信。
这简直就是儿戏,以前的那个英明的皇上到哪里去了?
难不成大清是要亡了么?
认他们怎么嚷嚷,康熙不客气直接将政策推行开来。想消极抵抗?不用抵抗了,回家种地去罢。以为跑了朝堂上就没有可用之人了?
笑话,科举是做什么的?大把青年才俊摩拳擦掌准备报效国家呢,正好老顽固识相倒出位子来。
康熙还赏赐了大笔金银送他们回原籍,再次恶心那些顽固分子一把。所谓的“衣锦还乡”到底是怎样,那些人打碎了牙也只能和血往肚子里吞。
本来他们还想着皇上建立这前所未有的商部会任命谁做这么掉身份的商部尚书,结果皇上不声不响就把在江南戴罪立功的薛蟠给提了上来。
还别说这薛家以前是皇商,这薛蟠坐这个位子正合适……
康熙也不是一味强硬地大刀阔斧搞改革。给了好几个大耳光了,怎么也得给点甜枣不是?农业起来了,商业起来了,海运也搞起来了,这银子也就哗哗地来了。既然不缺银子了,以前那点税收康熙如今已经看不上眼了。
既然看不上眼了那就干脆免了罢,康熙大手一挥直接免了农税。
之前建立农部的时候众多农民还有些抵触这件事情,毕竟千百年来他们总是最受剥削的那一部分。皇上搞了这么多的把戏,说不定就是拐弯抹角要多收税的。结果可好,皇上不但没加税反倒把之前的税都给免掉了。
在农户眼中这可比谁做皇帝要重要多了。谁做皇帝他们不还是个种地的,但是这不收税了可就让他们高兴坏了。
一时间什么千古明君的帽子都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