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地里能收粮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老老小小都会下地干活。 今年没什么雨水,地里的谷子很多颗粒都是干瘪的,因而这收成没有往年好,除去了要交 给朝廷的赋税之外,一家人只能勉强够个温饱* 好在他们家里现在有了别的进项,不单单是靠着地里的这点粮食过活,所以这日子也不会 太难过。不过村中大半的人家都是靠着几亩地过活,地里的收成不好,就意味着一家人在下一 年里都吃不饱饭,李问在心里琢磨着这个事情。 他们家和二叔家分家了,地里的粮自然也是各家收各家的。 李王氏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往年都是不下地干活的,只是留在家中给大家做饭。如今孙 怡的肚子怀了孩子,月份也大了,连走路都不方便,李山谷是舍不得让妻子下地去干活,就让 她留在家中帮阿娘做饭。 “阿娘,你们就留在家里,我带着人下地去收粮就行了。”家里买了人回来,李添夫妇两 个都能下地干活,一下子就多了两个劳动力,再加李山谷一个,就三个大人了。 书院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放几天田假,李问要跟着他阿爹一起下地干活,“阿爹,我和你 们一起去。” 李山谷看着儿子没说话,没点头也没有摇头。 “乖孙你怎的也要下地去啊,你就在中好好读书不就好,地里的活让你阿爹去干就成。” 李王氏一听孙子也要下地去,第一个就不答应。 “阿奶,你就让我去吧,阿爹都能干的事,怎的我去就不成了。以前你说我小,你看我现 在都这么大了。”李问费了好大的劲儿都没说服他阿奶点头。倒是没想到他阿爹帮着他说了一 句,“阿娘,三宝要去就去吧,他要干累了就让他回来就是了 李王氏还是皱着眉头,到底没有再拦着孙子了。 “嘿嘿,谢谢阿爹。” “阿奶,阿娘,我跟阿爹去干活了啊。”得了家人的同意之后,李问欢欢喜喜的跟着他阿 爹到地里去干活,后面还带着一个比他还小的李童。 李童现在成了他的小跟班,这孩子性格有点胆小内向,一日下来都没有两句话。 不过想来这也是他成长的经历有关,也许再过两年就好了也说不定。 他们家的地不多,几个人干活,两天就收完了。 在收完了自家的粮之后,李山谷就带着人去帮老二家里收粮,只不过这一次他就没舍得让 儿子一起过去帮忙。李大花看到大伯他们来帮忙,讪笑道,“大伯家里买了人干活就是不一样 ,多了人手做事,收粮都比我们家里快了啊。” 李大花是个惯会偷懒的,往年一家人干活她还可以偷偷懒,现在分了家后什么活都要她去 干,干多了她就懈怠不愿意去干,后面是越干越慢,越干越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