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这次派来的并不是什么名将,苏云卿觉得赵王聪明点就该用廉颇李牧之类的去对付白起啊,可赵王却因为之前撤换廉颇的面子问题而不愿意重新起用廉颇,李牧还守在边境,于是最后派来的自然不是什么等级太高的将领。
如果派来的是廉颇李牧这样的人,苏云卿肯定不敢这么玩,可这两人都没来,那么为什么不浪一把呢?
然而浪的太过分的后果就是,她只能跟在白起的身边了_(:зゝ∠)_
【……知道后悔了?】
苏云卿想了想却摇头道:“不,谈不上后悔,就算我这次不这么做,大王也会用其他理由把我留下来的。”
不然怎么分白起的功劳呢?
单独领兵一支听起来是挺好,但实际上那两路是做辅助的,白起这一路才是真正攻打邯郸的。
其他地方打的再多也不如打下邯郸一地。
昭襄王显然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把苏云卿留在了白起的身边。
苏云卿自然知道昭襄王的意思,她也确实会顺着这个意思去做,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白起。
如今昭襄王便已经想着要找个人制衡白起了,如果苏云卿做不好,那么昭襄王无奈之下就只能选择杀了。
历史上昭襄王要杀白起,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白起不顺从他的意思发动邯郸之战,也不仅仅是因为范雎在昭襄王的身边说坏话,白起本身功劳太高又一枝独秀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说,如果苏云卿能够制衡白起,那对白起而言反而是一点好事。
苏云卿不知道白起自己是否明白,但只看白起这段时间对她的态度来说,显然白起并非一无所觉。
赵国如今刚刚经历了长平的大败,国内一时之间还真缓不过气来,再加上先防守没效果,后进攻输的更惨,最后派援军还全军覆没了,赵王此时已经怂了。
在赵王看来,秦国想要上党就都给他吧,反正上党本来就不是赵国的,给出去赵国也没损失,至于说秦王的怒火怎么平息的问题……
要知道这时候秦国的压力也一定很大,那么只要赵国表现的乖顺一点,该割地的割地,该送钱财的送钱财,满足了昭襄王的要求又让他有个台阶可下,那么这事也就解决了。
到时候休养生息几年,赵国依旧是那个强大的赵国。
赵王的想法很美好,可惜却太过时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天下大势在走向哪一个方向,赵王的思维还停留在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时候呢,而此时,天下大势却已经在要求统一了。
昭襄王显然不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从一开始打的就是灭国之战。
一个态度明确且坚决,并且为此准备充足,一个稀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