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而一个精美的包装,无疑会更衬托出镜子的珍贵。买椟还珠的成语,便说明的包装的重要姓。
虽然还是不如镀银镜子那么光亮,但比铜镜却强之太多了。朱永兴挑了几块比较大、比较好的镜子,作为打出影响的广告产品,立时便让工匠们给其中的两块作框镶嵌。送给谁,不用想也知道,自然是拿去讨女人欢心的。
在和康熙同时代的法国,凡尔赛宫已经有了一个豪华的镜厅,里面十九面硕大的镜子,对应着十九个宽敞的窗户,光线从床外头过来,又被镜子反射回去,真是异彩纷呈。对比之下,中国连一块透明的平板玻璃也造不出来,只能造不透明的琉璃,可见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在封建[***]阻碍压迫下是如此落后!
可是在封建时代的中国也创造出无数的灿烂文化,这又如何解释呢?怪封建制度吗?好象也不尽然。在朱永兴拿着两个镜子返回城中的时候,他不由得浮起了这样的疑问。
中国科技的确有先进的一面,但是准确的说,中国的实用技术是先进的,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不发达。原因或许在于中国科技发展是由政斧推动,研发科技是一种政斧行为。显然,政斧对能解决实际问题、创造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感兴趣,而对探索大自然的科学不感兴趣。因为后者投资巨大,短时间内收效甚微。
就象现在,兵工厂和工坊制造的产品都是应急用的,为了应对战争和增强军力、财力。连朱永兴也不会建什么实验室,投入资金和人力,去搞见效慢的发明创造。而工匠们依靠的是传授和经验,没有物理、化学的基础,更不用说形成什么理论,以便能够更稳定地传于后代。
这会是一个长期的积累、长期的教育、长期的投入,朱永兴知道自己暂时是无能为力。形势比人强,要想使科技发展有一个好的环境,有一个适合生长的沃土,就要打赢这场战争。否则,国家依然避免不了落后要挨打的命运。
或许,那个老外能帮些忙吧?朱永兴骑在马上,认真盘算着,想着如何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一六四六年,广南阮氏和安南郑氏一样,觉得天主教可能对自己的统治产生威胁,取缔了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亚历山大?德?罗德被被控以死罪,最后被判处流放。这个罗德被驱逐出广南国后,并没有回国,而是在东南亚各国继续游说传教。现在呢,罗德随商船跑到了这里,向朱永兴请求在安南建教堂和传教的权利。
宗教信仰这个东西,在朱永兴看来,不过是对人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使人心中存有敬畏。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人活着当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心有所惧,起码要惧法律。人若没有敬畏,同时也就没什么东西能束缚心灵。一个没有了敬畏甚至惧怕、什么事情都敢去做的民族是多么的可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