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完全对等相待,笑了笑,说,“没关系,你也是有事要忙。”李新华不多说,只是笑笑。 “迎辉楼和大厦的情况,大致跟我们之前讨论的一致,没什么变化。房源的预留可做计划了,特别是公司该留下哪些房源,销售多少,销售的楼层也要考虑到对整个项目宣传和商业氛围。”杨通逸说。 “这个请老板放心,营销部会依据市场反应做出几种预案,到时候初案出来后还要讨论,我们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最后抉择。”马忠琦说,“目前最紧要的事,就是请人给九龙国际大厦进行更名。之前我们商定大厦以请人命名的办法进行宣传,请谁来更名最恰当?我觉得要请省城中一个文化名人,书法家、画家、作家或者其他方面的大师级人物来做这件事。这方面的资源我们很难找,我在省城认识几个人但名气都达不到。” “马总的意思是要找到一个名气大的名人,肯帮我们更名吗?”杨通逸也拿不准,这种事通逸地产公司直接找上门估计很难让对方答应,还有就是给多少钱的问题,润笔费的行情也不知。不过,钱不是问题,按照之前迎辉楼征集楼名的奖励办法,一个字一万元相差不会太大。不过,还有种说法是名人书法、画等都是按尺寸量算,有多少面积就得给多少钱,不同的人单位面积的钱数不同。 “总能够找到办法,就看老板的能量了。”马忠琦说,“省城有画家,有作家,有娱乐界名角、也有大教授等,不过,我们讨论觉得这些人选最好是作家。因为作家的作品可存留时间久,对大厦宣传更有利,也体现出文化底蕴。娱乐界的名角虽说粉丝多、名气在全国范围都更大些,不过,这些人都是昙花一现,没有真正价值一部片子或一部戏热了,也就是几天时间的热度,没有什么底蕴。”马忠琦带着嘲笑,自然是对娱乐界一些人看不上眼。 杨通逸笑笑,对名人的看法,各有偏好,确实不好说什么,杨通逸自己对娱乐界的人没有反感,能够热起来除了戏好、故事好,也恰好符合某一阶段的人们思潮与情绪,至于本人的表演功力,如今实力级别的人寥寥无几,不说也罢。但运气也是实力之一,不能完全否认。 杨通逸平时没留意这方面的事情,说,“江南省有谁很出名吗,写作方面的。” “有啊,那位获得国家最高长篇奖励、在国际上又拿到几个大奖,诺贝尔奖呼声很高的作家湘月,如今,七十高龄了,每天还坚持笔耕不辍,每年都会出两本散文集子,高质量的散文集子。”马忠琦说,“如果找到湘月来给更名,大厦项目接下去的运作会有更好的前景。” “这么有名望、肯努力的老前辈,他肯来做这种事?”杨通逸觉得不可能。 “主要是找到途径,湘月虽说名气大,但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很关注,也肯投入时间和精力来关注这些事件,使得他笔下每一个字都是有份量的。”马忠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