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页(1 / 2)

先生回身看这个孩子,又回头看了几个顽皮一眼,叹道:“你随我来吧。”对着课堂上已经有些闹哄哄的二十三个学生道:“现在休息,等为师回来再上课。” 课堂上爆发出一声欢呼声,七零八落的响起,“是,先生!” 魏清莛仰着头看这个看上去才有十七八的先生,感叹,看来是第一次做先生,不然不会这么没有威严,想当年她读初中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个刚毕业出来的老师,也是这样,因为和同学们打闹太过,面又嫩,以至于在同学们面前都没有一点威严。 “先生,”魏清莛又行了一礼,道:“请先生收下家弟。” 先生诧异的看着魏清莛,他以为是这个孩子来投学才对,想起刚才那孩子的年纪,婉拒道:“令弟还太小了……” “回先生,家弟今年虚岁六岁,已经不算小了,家里也不指望着他考科举,只是想让他多识得些许字,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先生有些皱眉,来他这里大多都是为多认一些字,多读几本书,等长大了还回家继承家业,没有几个打算走科举的,心里虽然有些丧气,但因为他还只是个秀才,要说教出什么人才来却不可能,他学识比不上那些举人进士,阅历更是比不上那些年纪大的人。 把孩子送过来的家长也都知道,之所以还送来不过是看上他要的束脩低,人品还可靠。 眼前的孩子独自将弟弟送来,大抵也是因为其家人信得过他的原因,心里就有些踌躇,那孩子虽然小些,也不过比一般孩子小了一岁。 他哪里知道魏清莛今天是临时起意,她之所以敢打听都不打听就把魏青桐留在这儿,是因为十里街几个要读书的孩子几乎都在这儿了。 魏清莛不认识眼前的先生,可是她了解十里街的人啊,那几个人平时看着和和气气的,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可是很斤斤计较的,特别是小黑的父亲粮铺老板,当初他大费周章地为小黑选书院的事她也听说了,到现在去十里街找人问,大家还当笑话一样津津乐道。 来这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决定不走科举之路的,整个十里街只有两家的孩子决定供孩子科举,刚才她仔细看过了,那两孩子不在其中。 看来大家都抱着差不多的心思,眼前年轻的先生学识可能不够好,但人品肯定过关,又不像一般的老学究动不动就打学生手板子,正好合适魏青桐那样的状况。 只是要怎样和先生说魏青桐的情况呢? 魏清莛还在思索,先生就已经同意了魏青桐进学,“……明天就开始上学吧,我要先教他《三字经》和《千字文》,笔墨纸砚也是自带。” 魏清莛大喜,继而有些为难,“多谢先生,只是家弟,他的反应要比一般人慢一些,还请先生多多照看他。” 先生张大嘴巴,不是应该请他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吗?当年他爹送他进学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他的学生被送来的时候,家长们也是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