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满脸苦涩。 他重重点头:“张兄,就如同您想的一般。” 研究所和文化清吏司的弊端就在于先进开拓的想法。一旦出现有人试图利用的痕迹,即便皇上不将罪责怪到诸位阿哥和朝臣们身上,只怕也会严格控制研究所和文化清吏司,甚至将两者撤销。 张玉书头皮发麻。 他胸膛急促起伏,简直要为这些无知无识之徒给气晕了过去。他们想的是拔除异己……可他们有没有想过这可能将汉人文人对朝廷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信任也毁之一旦!? 张玉书脊背上的冷汗涔涔而下。 他请梅文鼎在屋内好好休息,自己匆匆赶往畅春园——这件事情必须第一时间禀告于皇上! 畅春园。 讨源书屋里堆满了各种书籍,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再也没了前些日子的整洁模样,让人一眼望去就头痛欲裂。 胤禟饶有兴致的翻看着。 难得专注的模样倒是康熙哑然失笑:“这么多书你一个人要看到何时,下面养着的这些官员此时不用何时用?” “这里已是清理过的一批。不止是儿臣,等下兄弟们也会一起过来看的。儿臣现在闲着没事看看,指不定能从里面发掘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呢!” 康熙摇了摇头。 他倒是没想到百姓的热情会如此激烈,不过大半个月时间送到研究所和文化清吏司的书籍就超过了近万本,有些匿名有些则大刺刺的写着名字住址,俨然希望得到青睐后可以名利双收。 康熙嗤之以鼻。 他随手翻了几本诗集,不以为然的丢到一边:“倒是钻进了钱眼子里。” 成功出版登刊的文章可以收获为数不菲的一笔收入,又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名字传遍天下,堪称是名利双收这也难怪学子们趋之若鹜。 胤禟非但不反对并且乐见其成。 他直言不讳:“汗阿玛,怎么能这么说呢?出版书籍能有收入,才能鼓励这些有才华者继续出书的嘛!” “读书出书者是为了流芳百世……” “好歹让他们吃饱饭,兴许还能在饿死前多写两本书。”胤禟顺口回了句。 穷书生酸秀才。 几十年复一日的读书,农活家事均为家里人一手操持,大多家庭贫困到难以维持,若是能出版刊登书籍文章,获得的银钱能让他们吃饱饭也是好事。 康熙:…… 听着还挺有道理?他不满地冷哼一声:“也就那些写写戏文杂谈的才会这般想。” “写戏文杂谈的也是有识之人。” 胤禟津津有味的翻看着一本小说,似乎觉得自己回嘴回得太快,他又补救了一句:“戏文杂谈本来就是闲书,拿来休闲娱乐,为的是让看得人轻松一笑之余还能明事理,知分寸。尤其是戏文编得好,不是能把那坏事好事传遍天下?……这样子想要是做一部孩童看的戏文,是不是还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胤禟想了想居然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