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只是这一整套检查既复杂,价格也不低。”
“我的顾虑有两方面,一则是病患多遭罪,二则只怕出钱的基金会能有意见.”
他的问题,在陶乐眼中都不是事儿。
“病患那边我去说,他肯定能同意。至于米奥基金会,更不可能有意见,我保证。”
对了,戴钊这才想起来,陶乐还是米奥科技的特别医学顾问呢,沟通方面肯定畅通无阻。
“那行,陶姐您先做好沟通,然后告诉我,我马上就下内镜检查单。”
沟通这种事,确实十分简单。和可能的存活机会相比,再做一次内镜检查什么的,自然就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而米奥基金会那边,对于陶乐的要求更是全无异议,一路绿灯。
所以没过多久,内镜的图像便同步上传到了管理系统中。
肖主任戴上了眼镜,认真地对比着两张图像。
“这不可能。肯定是弄错了,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的。”他叹着气道:“说说看,你们在搞什么?”
“主任,我们哪敢耍笑您,真就是那个伍军。”戴钊认真地解释道:“是王老师亲自做的,肯定没有问题。”
“这个患者最近几次的内镜检查,都是我做的。”住院医王福山说道:“前几次是一次比一次严重,但刚刚这一次,却是令人难以置信。”
“主任您也看到了,这位病人的癌肿,不知道因为什么,忽然就倒退回了半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模样。”
“小了一大圈不说,就连边上的食管气管瘘口,都比之前收缩了一大截。”
他们说的,肖主任自然也看了个清清楚楚。
“病理活检什么时候能出来?”他揉着太阳穴问道。
“我请病理科加急做了,明早应该差不多。”戴钊说道,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兴奋:“而且,刚刚重做的CT,显示转移到肝脏上的癌肿,也都不翼而飞了——简直不可思议!”
“小戴。你刚才说,是有人提醒你,这个患者可能还有手术机会,所以你才再次下了检查的?”肖主任看向戴钊,若有所思地问道。
“是的。”戴钊毫不迟疑地卖掉了陶乐:“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去神外的陶乐陶大夫。”
“陶乐?”肖主任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有点不明所以。
“主任。”王福山插话道:“我记得,伍军第一次来院里做内镜检查的那天,陶大夫对他就很关注,之后还专门过来查问过他的情况,话语中十分同情。”
肖主任点头:“所以之后患者得到了米奥基金会的资助,多半也是陶乐牵的线。”
前面这些他都能够理解,但病情出现这么大的逆转,与她难道也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