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很快融入大环境,才没掉链子。 要不然,分数可能会少得可怜。 翌日,黎锦下了学堂、吃完午饭就去算学部整理书籍。 除了黎锦外,还有一个助教,名叫潘纹,字又丰。 潘又丰秀才出身,已过而立之年,之前参加过两次秋闱,但都名落孙山。如今打算留在书院当讲郎,但因为讲郎人数已满,他只能从助教做起。 黎锦中午去的时候还早,算学部里一个人都没有,他拿了干净的布巾,一边擦拭算学书上的灰尘,一边把其按照入门、初级、中级、高级等分开。 过了小半个时辰,潘又丰步履匆匆的赶来,他看到黎锦已经做了一部份工作,忙道:“黎锦,你怎么来得如此早?” 黎锦对同事态度柔和,说:“我不住在书院,吃完饭也没地儿去,就来这里整理书籍了。” 潘又丰看了看黎锦整理出来得书籍,他说:“那你先整理,这基本我此前就想看,我先拿去誊抄。” 黎锦被这不要脸的话惊呆了,还没来得及开口。 潘又丰像赶时间一样,直接拿了一本书走,从桌上捻了两张宣纸,开始抄书。 就在这时,两名教谕一起走进来,他们见两个助教都找到活儿干,眼眸中闪过一丝满意。 教谕们也没出声打扰他们,去了自己的位子上,继续攻读之前山长留下来的书籍。 黎锦则继续站在原地给书籍分类。 之前山长分明说了,让他们先整理完书籍,作为回报才可以誊抄这里的孤本带回去。 而潘又丰看起来仪表堂堂,怎么就做出这等事情来? 不过算学类的书籍也不多,一个人整理几日也就可以整理完。 当天下午,黎锦先把自己整理好的一部分书籍摆放在书架上,那边潘又丰早已停笔,拿着书在教谕身边问问题。 黎锦皱眉,但他才刚刚上任,不打算跟同事把关系搞得很僵。 于是自己上前跟另一个教谕请退,说:“先生,学生家在内城,需得赶回家了。” “无事,你整理了半天书册,下次若是口渴,我这里有茶水,自己来倒。” “多谢先生。” 那边潘又丰问题之余,听到一向铁面无私的万教谕居然邀请黎锦喝茶! 他眼珠子都要瞪红了。 黎锦作为新来的不知道,而潘又丰在宁兴书院呆了少说也有六年,早就听说过这位万教谕的名声。 ——陕地秋闱解元(第一名),原本他继续考的话,会试肯定能中,那就是进士出身,有资格面圣,参加殿试的! 但恰好准备参加会试那年,万教谕的父亲过世,他只能守孝三年。 如今孝期刚过,左右下一场会试还在三年后,山长索xing大手一挥,把人邀请来宁兴书院当教谕。 “也不是真让你去讲课,只是知府和我打算新办一个算学部,你对此恰好有些研究,每日就来书院为算学书籍做注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