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290 章(1 / 2)

成熟的稻穗被收割下来, 很快脱粒, 秸秆同时被粉碎,重新回到田地里。 小片不适宜机械收割的地,农民们戴着草帽、挥舞着镰刀,忙忙碌碌收割稻子。 割下来的稻子被农民们在脱斗上一下一下摔打,高高扬起, 重重落下, 金黄饱满的稻粒就从稻穗上脱下来, 哗啦啦滑进脱斗里。 《聚焦三农》也派了记者过来,对于西北旱灾进行系列后续跟踪报道, 镜头下,到处是一片片忙碌的丰收场面。 农民们的脸上也都洋溢着喜悦。 脱完粒的稻谷要在晒谷坪上晾晒几天, 蒸干所有水分之后, 西北抗旱指挥部联合华夏储粮以15元的旱稻保护价收购了稻谷。 农科院新品种的旱稻, 再加上无污染的雪山融水滴灌灌溉,精准控制作物需要的水分,亩产达到了1500斤左右,刷新了旱稻亩产的历史记录! 不止亩产高,稻谷的质量还特别好。 方大爷方大娘种的十几亩旱稻,今年卖了三万多块钱。 往年他们种棉花,哪怕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因为棉商恶意压价,辛辛苦苦一季下来,刨除成本也不过才赚一万出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今年春上大旱,往常这样的年景,颗粒无收也是有的,没想到收益竟然翻倍还多! 方大爷手中捏着钱,热泪盈眶,双手微微颤抖。 他把钱塞进方大娘手里:“老婆子,赶紧拿好,回去就把铺滴灌带的钱还给罗总工……多亏了罗总工呐!” “是嘞,”方大娘伸手抹了抹泪,把钱收好了,“多亏了罗总工。老头子,等咱把剩下的稻子舂成米,就给罗总工送两袋去。” “老婆子,听你的!” …… 他们这地儿天太旱,修滴灌之前,就算是旱稻也没法儿种,所以也没有碾米的小作坊,电动砻谷机又太贵,方大爷两口子就花钱去镇上的木匠那儿定制了舂米机和手摇风谷机。 已经被蒸干水分的稻粒,舂好之后,被放进手摇风谷机里。 方大娘在出口处接了布袋,方大爷摇动旋转手柄,干燥的稻壳被风扬起,哗啦啦流出晶莹雪白的稻米。 老夫妻俩从小生活在西北贫瘠的大地上,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种出晶莹饱满的稻米,激动得直抹泪。 等稻谷都碾成了大米,他们装了满满两袋大米,一人扛了一大袋,给罗总工送新米去。 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挤在大棚外头的空地上。 各家扛着、推着、抬着,一袋袋碾好的米在大棚门口堆成了山。 “谢谢大家,”罗葑这两年眼窝越来越浅,忍不住红了眼,“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也只有一张嘴,吃不了这么多呀。”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吃不了可以卖。” “罗总工,要是没有你,哪儿有今年的好收成啊……这是俺们一点儿心意,你一定要收下啊!” “对对,一定要收下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