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只见山壁陡峭的几乎与地面垂直,只见略微枯黄的枝叶和杂草在峭壁上顽强扎根,期间穿插着一道道木梯,搭在千百年人为凿出的小“平台”上。梯子一节一节的直延展到山顶,如果不想花费4小时赶路,就要翻越这座陡峭的山峰才行。 这些梯子做的结实耐用,选择的木材笔直,横梯做工精细考究。但毕竟直上直下,未加任何防护,如有雨雪十分凶险,需加万分小心。稍有不慎跌落,将是灭顶之灾。 此处,正是赵雁翎的目的地。 见四下里无人,他在山脚下将小型柴油发电机和带着大铁壳子的搅拌机取出。 一袋袋水泥凭空出现在山脚,砂石,钢筋,钢管等。 没有帮工,没有见证者,也没开直播,他要悄无声息的干点有意义的事。 没有图纸,没有规划,他现场勘查后找准角度开始打梁口。 一般修建山体栈道要搭架,但是他比较生性,直接省略了这个步骤,攀藤附葛直接在梯子旁爬上两米开干。 原本穿着加绒的t恤,干活时太热,索性直接换上黑色的半袖。 白日里温度有十多度,他却赤膊上阵。 脚下踩着一棵小树的根部抵住身形,拿凿岩机在岩石上作业,手臂肌肉随着机器不停的震颤。半袖上很快落上一层石灰,被染成了灰白颜色。 平台与平台的距离大概是九米左右,所以每座木梯的长度在七八米间。 修建的难度并不大,以他估计,9米高度最多打四个梁口就足以承重,毕竟只是村民和每天上下学的学生来往而已。另外每个梁口下还要打个小的梁口,作为斜向承重柱,这个要用加厚空心管。 这条路走的最多的是初中生,近湾村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小学,高中可以去市里或者镇子上寄宿,只有初中生,每天要通过木梯翻山越岭去上学,十分危险。 他修建栈道,正是为了这群学生。曾在非洲的时候偶然听庄铮提到过,他旅游时来过这个地方,见识了这条令人心酸的求学之路就上了心。当时他们谈论非洲小孩上学要步行两个小时穿越草原,独自面对非洲的众多野生动物,庄铮说国内也有这样危险的求学之路。 那时候赵雁翎的财力和能力,都不足以支撑完成这个任务,现在却大可放手一干。 虽然连个帮工都没有,赵雁翎的效率却比一个团队还高。 很快四个通往第一平台的梁口已经梁口下的斜孔打好,他下去启动柴油发电机,搅拌机通电,搅拌混泥土。 将混泥土放进空间,上去后将钢筋固定好,直接把混泥土从空间分离挪移到梁口内,用另一根钢筋在下面撑着,如法炮制进行下一步。 等到夕阳西下,一群初中生放学回来,下山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梯子旁多出了一排排粗大的钢筋。钢筋已经浇筑混凝土锚固好,直通山顶,山脚下还有残留的混泥土渣。 这群初中生惊讶极了,下山后飞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