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儿, 为了以后的前程,他打定主意要好好准备庶吉士的考试。 可他才回了府, 宫里的内侍跟着就来宣旨, 赐婚!给自己和荣国府的姑娘赐婚。 他简直懵了, 母亲打赏了内侍,拉着他的手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就说荣国公是古道热肠的人,有谋算、有能力。末了还让我们有过不去的时候,去找荣国公求助。再没想到他舍得耗费和圣人的情谊,去请旨赐婚的。儿子,以后可要好好待贾家姑娘。” 琼林宴后,他跟着岳父、大舅兄到荣国府,见到了一别多年的贾敏。她领着丫鬟,打着荣国公夫人的旗号,到荣禧堂来送解酒汤。在听到小厮进来禀报的那一瞬间,那心如擂鼓的感觉,还有指尖残留的触觉,多少年了,一直保存早记忆深处。 犹如贾敏将自己那身探花郎的礼服,和着她的绣满腊梅花的裙子、玉带,深深地藏在那个樟木箱子里。 等贾敏到了婚龄,他兴高采烈地迎娶佳人。大舅兄那些握着拳头的警告,二舅兄那些碎碎念叨的要对敏儿,在他看来都是废话——自己怎么可能对敏儿不好呢! 往后的日子,自己和母亲恍若过在梦里。敏儿对自己温柔体贴,夫妻诗文唱和琴瑟相和。敏儿对母亲乖巧孝顺,管家理事不用母亲cāo一点点的心思。 自己靠着岳父得了探花,做了编修,更要好好努力,方对得起岳父,对得起父亲的余荫,对得起圣人。才能有朝一日恢复了父祖在朝堂上的荣光。 长子很快降临,庶子也随后落地,几代单传的林家连得两子,喜得母亲日日去祖宗跟前烧香。 当年离开京城的时候,自己和母亲扶着父亲的灵柩,惶惶然凄凄切切回去老家给父亲落葬。再次离开京城,先搀扶母亲登车,再搀扶妻子登车,母亲所有的关心都落在妻子肚子上。 那还有一个林家的后辈,几个月以后就要降临了。 幸福的喜悦,充溢了外放、返乡祭扫的每一刻。 翰林院,御史台,外放,母亲辞世,守孝,起复…… 从姑苏的举子到两淮巡盐御史,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到了户部侍郎,可以堂皇地走上朝廷了。 林海抱着怀里模样娟秀出尘、既像自己又像妻子的女儿,非常耐心地教导女儿说话。敏儿生了这个女儿,身体一直没有恢复,到底是年龄大了一些,以后可再不能让敏儿再生了。 四子一女,够了够多了,林家到自己这一代不仅仅不再单传,而且人丁兴旺了,敏儿是有功之臣呢。 就是敏儿忽视庶子、不那么待见庶子,又如何呢。还是母亲劝慰自己的话,女人没有不妒忌的。 “你媳fu肯让陪嫁丫鬟生庶子,已经就是大度了。你也别为这个和她怄气。她肚子里还有一个呢。等两年那孩子够六岁了,一起挪到前院去吧。平日里这仨孩子都天天在我眼前呢,又不少他吃穿的。” 这次进京,林海要把后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