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州。 随着《大启日报》的逐渐普及,蜀州也有不少书局和报贩贩售报纸。 蜀王府暗中禁止惠民书局和造纸坊到蜀州开设分号,却阻挡不了报纸大量流入。 其他州府一文钱一份的报纸,这里要卖到三到五文,依然每日一大早就有人排队购买,或者去茶楼酒肆听人读报。 淮州几大世家纷纷垮台的消息登上日报,蜀州民间同样是一片热议之声。 为了对抗《大启日报》,蜀王府也开设了自家的报社,一周一次报刊,上面刊登的都是蜀州风调雨顺和对蜀王歌功颂德的文章。 请来主笔的都是蜀州文人圈里的老学究,文章写得诘屈聱牙,一般老百姓压根看不懂,一份报纸还要十五文钱,购买者寥寥无几,根本没人买账。 最后蜀王府强制命令蜀州大小官衙和官吏,必须每人都买,然而最后还是没人看,免不了沦为垫桌的命运。 蜀王府。 “王爷,昔年燕然南下,朝廷向淮州增派军费,我们陈家可是出了大力的,后来发行水利国债的时候,我们陈家又义不容辞支援朝廷。” “家祖陈恩已是古稀之年,竟然被那个秋朗下狱问斩!” 几个从淮州逃难到蜀州的世家子弟,红着哭肿的眼睛,你一句我一句的哭诉。 “还有我钱家,从先帝时期就出了好几个两朝元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可那个皇帝竟然如此刻薄寡恩!” “非但将我钱家抄家流放,我们几个好不容易逃出来的,还四处张贴告示,追捕我们如丧家之犬!” 他们都是出身淮州豪门,陈家与蜀王是姻亲,早有秘密书信往来。 陈家等几个世家为了保留一脉香火,他日东山再起,便赶在秋朗领兵到来之前,将家族年纪最小的一批嫡脉子弟,连同一笔财产,送到了蜀州都奔蜀王府。 蜀王坐在大堂上,极有耐心地听着这群世家子弟的怨愤之言,一脸沉痛地道: “诸位放心,如今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如此倒施逆行,惹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本王看在眼里,实在痛心疾首,目不忍视。” 蜀王慢慢从椅中起身,肃容道:“那位把天底下读书人都得罪完了,又把拱卫皇室的世家得罪完了,他将来还要来蜀州推行这等荒谬的政令。” “本王同样身为萧氏皇族,太祖皇帝一脉直系后人,决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放任昏君胡作非为,更不能眼睁睁看着萧氏大好江山沦丧在此子之手!” 一群世家子弟见蜀王明确表态,个个精神振奋欢欣鼓舞:“王爷既然有这等雄心壮志,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只要王爷替我们淮州世家报仇,对付那个昏君,王爷但凡有要求,我们出钱出粮,绝无二话!” “正是!” 蜀王面上谦逊,心里差点笑出声,萧青冥这个连毛都没张齐的竖子,竟如此愚蠢,亲手将淮州最有势力和财力的世家,推到了自己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