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服人心。
至于演义里的七擒孟获,我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但如果按照这个来,搞得太复杂啦(我也没有老罗那种想象力!就算照着改编也编不出来。。)亮亮肯定更讲究实用性和工作效率w
朋友说这是理想主义实干家,想想,确实!
搞同人有时候难免会担心自己写得太那啥,突然这么一想,同人里写的哪里有本人厉害。我写的算苏文吗,不算!
再看看别人,
罗贯中:诸葛亮是神!什么借风借箭都来一套,妥了。
苏轼:丞相是神仙!
(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我都不敢这么写,输了!
第42章
诸葛亮手臂上挂着个“树袋熊”,手里的汤碗倒依然拿得稳当,慢悠悠地把剩下一点汤汁喝完。
山鸡杂菌汤果然名不虚传,鲜味十足,即便他并不重口腹之欲,也愿意为光盘……呃,或者说光锅行动尽一份力。
小白也凑近了汤碗嗅了嗅,诸葛亮拿起勺子询问地看向他,他反而没那么感兴趣扭回了头,趴在诸葛亮肩膀上,慢慢地靠近脖颈……
诸葛亮刚咬了一口松茸菌,顿时手一抖,汤洒了一小半,另一手抄起汤勺将小白抡了出去,又摸了摸凉凉的侧颈。
胆子肥了啊,没喝醉都敢乱咬人。
小白在地上滚了几圈,被不明就里的孟获抓起来。他不太情愿地摆脱了对方的手重新落在地上,委屈地抖了抖尾巴,一双金灿灿的眸子望过来,欲语还休。
孟获也同样眼巴巴地:“你好香啊……”
诸葛亮充耳不闻,自顾自捡起汤勺往铁锅里搅了搅,随意问了句:“你们吃了吗?”
孟获点了点头,小白没吭声,诸葛亮擦去脖子上的水痕,擅自理解为还没有。
他从锅里挑出那一整只没切的山鸡,用随身携带的匕首粗糙地分成几块割下来。
虽然名为山鸡,也是在他们寨子里驯化后饲养的,只有一部分时间放在外面溜达,一代代下来,也和家禽差得不远,肉质口感略微有些柴,和野生菌一起炖了许久,又加了不少香料入味,味道鲜美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