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皇太后打趣道:“成嫔说得对。保成亲手种的可不一样。皇上,我看不如拿下去让奴才们脱了壳,今儿就煮了。我也沾光尝尝。”
胤礽赶紧将匣子捂住:“不行!乌库妈妈,这个不能吃的!”
太皇太后一愣。康熙大笑起来:“不让吃?好!那朕就让人保存起来,时时看着,念着你的心意,可成?”
胤礽摇头:“这又不是摆件,如何收藏起来观赏?汗阿玛,这是要留种的。”
康熙懵逼:“留种?你送稻种给朕?你莫非想让朕跟你一起种地?”
胤礽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汗阿玛,你瞅瞅这些稻子有什么不同?”
康熙:???
胤礽一拍脑袋,恍然醒悟过来,康熙一个皇帝,只吃过大米,怕是见都没见过稻种,更别提分辨区别了。
他挥手让人把索额图当初搜集的稻种没用完的全拿过来,按品种区分,一一摆在地上。
“汗阿玛,一般能被留作稻种的都是选取当季最好的谷子,可是你看看。我匣子里这些是不是比地上这些都要饱满?”
“确实要饱满一点。”康熙狐疑地眼神望过来,“所以呢?”
“汗阿玛请随我移步毓庆宫!”
二人来到玻璃房。
胤礽指着水稻田说:“汗阿玛仔细看,一号地与二三四号地相比,有何不同?”
“稻穗更大,颗粒更多,收成更好些。那又如何?”
胤礽将孟吉祥唤过来:“你来告诉汗阿玛,一般百姓种出来的稻谷可有这么好的?”
“回皇上、太子。没有。奴才进宫前同父亲种了五年的地,从没见过像一号地这般,长得这么好的。”
胤礽眯眼:“那寻常你们种植稻谷亩产多少?”
“这个得看年成。年成不好的时候,颗粒无收也是有的。年成好的时候,还得看怎么种,伺候得好不好,勤不勤快。一般情况下,大部分亩产三百多斤,最好不超过四百。”
胤礽指着一号地:“那你觉得这些呢?”
“这里大约只有一分地,如今收割了一半。按目前计算,已有四十多斤。奴才看了一圈,余下的一半,长势同收割的那些差不多,收成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