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1 / 2)

“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没有强制要求说书人与戏班子配合他们,而是以利诱之,用银钱作为奖赏,说书的与戏班子还不抢着干?鞑子这招反击,用的着实是妙。”

陈光义眉头紧锁,小主子怎么还称赞起敌人来了?

朱和潍手指轻点话本:“倒是让我想起了前些年清廷太子刚做出牛痘杂交水稻时,民间的各类话本。起初话本中可是只有‘二公子’的,后来才加上了神仙父子。”

陈光义一愣:“小主子的意思是,这是那位太子的手笔?”

“或许吧。”朱和潍并不敢确定,但对胤礽倒是多了几分好奇,“这几年清廷民心高涨,杂交水稻、牛痘、水泥等物一件接着一件,若是有机会,我倒真想会一会这位胤礽太子。”

他自幼早慧,被父亲以及一众旧部誉为神童,寄予厚望。可当他逐渐长大,能为父亲出谋划策,一展所长的时候,清廷太子横空出世,顿时把他比到了尘埃里。

朱和潍心里憋闷,却也会想。如果胤礽弄出来的东西放在他们手上,不必全部,哪怕一两样,也足够让他们收买人心,颠覆清廷的统治。

可惜啊!这些东西不是他们的,非但没能为他们所用,还使得他们举步维艰。近几年,不论是天地会还是别的组织,地盘都收缩了大半。别说拉人入会,但凡泄露身份,不被人举报逮捕就不错了。

这也使得他们的行动只能更加谨慎,躲在天地会的皮子之下。

说道此,陈光义更气了:“清廷这位太子是不是生出来克我们的!鞑子皇帝怎么就这么好命!”

朱和潍一叹,可不就是好命嘛!

在这位太子不出手前,民间百姓对清廷的认可度一般,甚至许多人嘴上恭敬,暗地里始终存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思。清廷统治看似牢固,实则有诸多漏洞可钻。

这位太子横空出世之后,民间百姓激情高涨,对清廷生出强烈的信任,甚至不少人私底下为皇帝与太子立长生牌。鞑子皇帝与太子在部分百姓心里,宛如天神,地位无可撼动。

更别说,这位太子近些年诸多亲汉之举,崇尚汉学,对汉族老师极为敬重。

此间种种,让朱和潍觉得,自家想要谋求之事,越发艰难。

但他从不会因为艰难而退缩,他就喜欢迎难而上!

朱和潍眉眼上挑,流言这一局他们是败了,他认。可他们也不算是一无所获。他行的本就是是一石二鸟之计。流言虽毁,但他们也留下了一枚种子。

陈光义依旧愤愤不平:“早知道清廷压根没有被宫里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