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页(1 / 2)

“毕竟我军大败噶尔丹,这场仗只打了半个多月便结束,策妄阿拉布坦看到我军将士的战力以及火铳火炮的强劲,绝不敢与我们对抗。尤其此战我军伤亡不多,战力得以保存。他怕我们会趁势追击,继续打下去,把他也给灭了。”

康熙一叹:“倘若策妄老实,朕没这个想法。”

胤礽明白。战争是没有绝对赢家的。无论胜败,都是输方。比如说这次战局,从两军胜败上来说,他们是大捷。可是即便如此,所谓伤亡不多,数字也足够让人揪心。尤其耗费的物资装备,火药储量,数目消耗极大,非是从噶尔丹大营补充过来那些可以弥补。

所以如果能够和平统一,便不必使用武力。

胤礽向来的准则便是:不放弃武力,但绝不作为首选。

“儿臣以为,就算灭了策妄,准噶尔这么大片的土地,我们短期内也难以完全掌控。反而会生出乱子。倒不如将其设置为蒙古藩盟一般的存在。让策妄压住准噶尔境内的大小势力,只需他臣服效忠大清,可给予自治之权。儿臣想,对于现今内附的喀尔喀,汗阿玛也是这个意思。”

康熙默认。

“温春即便收拢旧部,于我们而言,威胁也不大。但留他在准噶尔,以他的力量,即便干不掉策妄,但可以成为悬在策妄头上的一把刀。”

康熙轻笑:“你是想利用温春来时刻警醒策妄,与大清而言,并不是非他不可。可是于他而言,他必须得到大清的支持。若他心向大清,老实乖觉,温春这把刀永远不会落下。若他有异心,温春这把刀便随时可能要他的性命。”

“对。儿臣想着,我们如今俘虏了噶尔丹不少将士。古往今来,战事上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杀降兵。这群俘虏既然已经归顺我们,便不必再下狠手。可若要放他们回准噶尔,怕是也不太行。”

放回准噶尔,怕是会被策妄或温春收拢,演变成他们的力量,等同于放虎归山。

康熙静静听着,示意他继续说。

胤礽接着道:“儿臣建议将他们收编,分散派往各地,让当地守将进行训练与教育,使他们成为我们的战士。另外,噶尔丹调遣三万多人与我们对战,后方又被策妄抄底。准噶尔内部现今兵力必定出现空虚情况。

“我们可以与策妄商议,派遣军队与他共治,帮助他稳定准噶尔的局势,剿灭噶尔丹的余党。以现今我方与准噶尔的情况,不宜大动干戈。因此这是最好的办法。

“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每年增加驻军,一点点渗透准噶尔。动作不必太急,用个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功夫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