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再多的好话也不能掩盖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在倒退的事实。清王朝的制度注定了这个国家在未来的悲惨命运。
哪怕现在那位君王是华夏有史以来最勤政的君王也不例外。
何文秀愣住了:“郡公早就知道了?”
赵长卿道:“你以为我为何要鼓励生育对婴儿和孩童不分男女进行补贴?”
清王朝的制度再不好,他的人口优势在那里摆着,至少一万万的人口,而赵长卿呢?他的手下全部人口连同还没有成丁的婴孩一起算上还不到三十万,除了忍耐、等待人口累积到一定程度,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在人口达到一千万之前,他不打算对清王朝做什么。
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是做得再多也是无用功。而要等人口从三十万变成一千万,至少需要两代人的时间,这根本急不来。
不传那种进阶很快的修行功法也是一样的理由,那种修行很快的功法固然能够让下面的人的修为在短时间内大涨,可是这也意味着他们也将受到天道法则的限制。
越是qiáng大的存在就越发难以繁衍子孙。
还不如眼下传下去的这种功法,如果吃不了苦,修为不会高深到哪里去。成不了战力那就作为生育机器而存在吧。
也许很残酷,但是,赵长卿不是慈善家,他只是一个封建君主。
至少目前是。
何文秀只是个五品官儿,也许他比不上当初大宋的宰辅们和枢密院的那些老狐狸,可不等于说他就是个蠢货。
他只是习惯性地防备赵长卿而已。
但是华夏的现状却促成了他的改变。
郡公原来早有安排。
作为臣下,何文秀不会因为赵长卿不把某些事情告诉他而生气,但是他绝对不会愿意看到赵长卿做出有损华夏利益的事情或者对华夏的现状无动于衷。
如果赵长卿根本不关心这个世界的华夏、对这个世界的华夏一无所知,何文秀绝对会生气。而现在,赵长卿既然早有安排,对于何文秀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好了。
何文秀沉吟片刻之后,忽然道:“请恕下官斗胆,敢问郡公接下来如何安排?”
“嗯?”
“下官的意思是,郡公要想发展人口就需要一块地盘。光靠这两座岛屿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
人口与土地,才是一个国家qiáng盛的潜力和关键。
赵长卿微微一笑,向秦业点点头。秦业立刻指挥着内侍们将一副地